[实用新型]一种肱骨带锁髓内钉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65663.7 | 申请日: | 2019-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19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宝龙;张宝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贝思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72 | 分类号: | A61B17/72 |
代理公司: | 12217 天津市尚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高正方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近端 远端 连接槽 钉盖 带锁髓内钉 螺纹杆 螺纹孔 穿孔 侧壁 卡槽 肱骨 本实用新型 可拆卸安装 两端外壁 术后恢复 远端端部 组装方便 定位台 牢固性 两端部 插孔 内卡 适配 轴向 匹配 对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肱骨带锁髓内钉,包括钉近端、钉中端和钉远端,所述钉近端的端部开设钉盖卡槽,钉盖卡槽内卡接有钉盖,钉近端上开设的近端插孔,钉远端上开设第一远端穿孔和第二远端穿孔,钉远端的侧壁上设有定位台,钉近端与钉远端可拆卸安装在钉中端的两端,钉中端的两端部并沿其轴向开设有螺纹孔,钉中端的两端外壁开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二连接槽,钉近端与钉远端的端部固定安装有螺纹杆,螺纹杆与螺纹孔相适配,钉近端与钉远端端部侧壁上均开设与第二连接槽相匹配的第一连接槽,所述肱骨带锁髓内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能够有多种规格可供选择,且组装方便,牢固性强,有利于术后恢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肱骨带锁髓内钉。
背景技术
肱骨(humerus)是上肢最粗壮的骨,上端与肩胛骨形成肩关节,下端与桡骨和尺骨形成肘关节,在肱骨复位手术中经常用到肱骨带锁髓内钉,髓内钉是一种比较常用的髓内固定装置,比之其他髓外固定的优点在于强度高、创伤小、愈合块的优点,而且髓内钉对骨折的复位和固定都比较理想,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治疗骨折的手段,通过在骨端开口,引导针引导插入髓内钉,髓内钉在髓腔内沿着髓腔的生理曲度对折断的骨骼进行复位、固定,而目前的髓内钉远端的弧度基本符合大多数亚洲人的生理曲度。
但是还是有较明显的缺陷,如生理曲度与不同患者的匹配程度还有一定的区别,较之影响的是髓内钉在髓腔内的固定位置,差别较大则会造成骨折处愈合有移位的现象,对患者以后的正常生活有较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肱骨带锁髓内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肱骨带锁髓内钉,包括钉近端、钉中端和钉远端,所述钉近端的端部开设钉盖卡槽,钉盖卡槽内卡接有钉盖,钉近端上开设的近端插孔,钉远端上开设第一远端穿孔和第二远端穿孔,钉远端的侧壁上设有定位台,钉近端与钉远端可拆卸安装在钉中端的两端,钉中端的两端部并沿其轴向开设有螺纹孔,钉中端的两端外壁开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二连接槽,钉近端与钉远端的端部固定安装有螺纹杆,螺纹杆与螺纹孔相适配,钉近端与钉远端端部侧壁上均开设与第二连接槽相匹配的第一连接槽,第一连接槽与第二连接槽能够配合并形成一体式扣槽,第一连接槽内铰接有扣板,第一连接槽的一端设有为扣板提供转动空间的弧形倒角,扣板与一体式扣槽相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近端插孔的数量为四个,且近端插孔交错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远端穿孔为倾斜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台位于第一远端穿孔和第二远端穿孔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槽内开设有卡接槽,扣板的外壁与钉中端的外壁相吻合,扣板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卡接头,卡接头与卡接槽相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钉中端有多种长度规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钉近端、钉中端与钉远端采用可拆卸安装,钉中端有多种长度规格,从而能够根据肱骨长度进行长度的选择,提高髓内钉的实用性,组装时,先通过螺纹杆将钉近端与钉远端螺纹连接在钉中端的两端,拧紧后使第一连接槽与第二连接槽吻合并连成一体式扣槽,通过扣板扣入一体式扣槽内,从而完成髓内钉的组装,卡接头与卡接槽卡接,从而避免扣板松动,提高组装牢固性,提高术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肱骨带锁髓内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肱骨带锁髓内钉的侧视图。
图3为肱骨带锁髓内钉中钉中端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贝思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贝思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656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