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前进挡齿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56891.8 | 申请日: | 201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052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陈祖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金泰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5/17 | 分类号: | F16H55/17;F16H57/04 |
代理公司: | 33282 衢州维创维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程颖丽<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3176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润滑衬套 轮轴 油槽 连通 第一油道 导流孔 本实用新型 前进挡齿轮 第二油道 轮齿部 台阶孔 轴孔 技术方案要点 环形设置 内壁周向 汽车配件 润滑效果 散热效果 轴孔内壁 外周壁 内壁 外壁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前进挡齿轮,旨在提供一种润滑效果好、散热效果好的新型前进挡齿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轮齿部和轮轴部,所述轮轴部包括轴孔,轴孔内还设有台阶孔,台阶孔内设有自润滑衬套,轮轴部的两端还分别设有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轴孔内壁设有第一油道,自润滑衬套的内壁上设有第二油道,第一油道的一端与第一油槽连通,第一油道的另一端贯穿自润滑衬套且与第二油槽连通,第二油道沿自润滑衬套内壁周向呈环形设置,轮轴部内还设有若干导流孔,导流孔一端与自润滑衬套的外壁连通,导流孔另一端与轮齿部的外周壁连通,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前进挡齿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前进挡齿轮在长时间的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热量,且与传动轴配合时易磨损,润滑及散热效果不好,影响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滑效果好、散热效果好的新型前进挡齿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前进挡齿轮,包括轮齿部和轮轴部,其特征是:所述轮轴部包括轴孔,轴孔的孔壁呈锥形结构,轴孔的锥角为2-4度,轴孔内还设有台阶孔,台阶孔内设有自润滑衬套,自润滑衬套上设有若干微孔结构,微孔结构相互连通形成导流通道,轮轴部的两端还分别设有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轴孔内壁设有第一油道,自润滑衬套的内壁上设有第二油道,第一油道的一端与第一油槽连通,第一油道的另一端贯穿自润滑衬套且与第二油槽连通,第二油道沿自润滑衬套内壁周向呈环形设置,轮轴部内还设有若干导流孔,导流孔一端与自润滑衬套的外壁连通,导流孔另一端与轮齿部的外周壁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孔与传动轴配合,并通过第一油槽或第二油槽与传动轴端面卡合,实现齿轮的周向转动,由于轴孔的孔壁呈锥形结构,传动轴与轴孔会逐渐锁紧,提高传动轴与轴孔的连接紧密性,即提高传动轴与轮轴部的连接稳定性,由于轴孔的孔壁锥角小于2度时,轴孔起到的锁紧效果不明显,若轴孔的孔壁锥角大于4度时,则轴孔与传动轴之间的配合助力过大,难以卡合,所以优选为轴孔的孔壁锥角为2-4度;通过向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注油,润滑油可通过第一油道沿轴孔轴向流动,并通过第二油道沿自润滑衬套周向流动,齿轮传动过程中由于离心力的作用,第二油道内的润滑油可通过导流通道流向导流孔并甩出,使润滑油流至轮齿部的外周壁上,即流至齿牙之间,降低齿牙的磨损,也能对齿牙起到降温散热的作用;自润滑衬套过盈配合于台阶孔内,由于自润滑衬套的设置,自润滑衬套具有微孔结构,可以增加轴孔内部的储油量,且当前进挡齿轮不转动时,由于自润滑衬套的孔隙较小,其轴孔内的润滑油难以向导流孔流出,起到节流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油槽置于轴孔的小端上,第二油槽置于轴孔的大端上,第二油槽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槽壁、槽底和第二槽壁,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均呈倾斜结构,槽底呈弧形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轴孔为锥形,所以其中一端口径较小为小端,另一端口径较大为大端,第一油槽的径向结构为弧形结构,确保第一油槽与传动轴卡合时受力均匀,第二油槽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均呈倾斜结构,第二油槽的槽口宽度较大,可与传动轴更好的卡合,并通过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提高受力面积,槽底为弧形结构,可以分散第二油槽的表面应力,提高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轮齿部上设有与轮轴部连接的若干散热片,散热片沿轮轴部外周壁等距排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片可以增加轮齿部与轮轴部之间的连接强度,也能增加散热面积,同时当齿轮转动时,散热片也相应产生转动,产生气流,加速齿轮的散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自润滑衬套由铁基粉末通过粉末冶金法烧结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烧结过程中,自润滑衬套孔隙尺寸可进行控制,因此可以形成微孔结构及导流通道。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金泰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州金泰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568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倒挡齿轮
- 下一篇:一种齿圈及支撑座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