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建筑钢筋运输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47685.0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057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邓奇;岳礼;邬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华阳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B3/02 | 分类号: | B62B3/02;B62B5/04;E04G2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213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横杆 车身 支撑立柱 钢筋 多块 本实用新型 建筑钢筋 卡接件 底部壁面 固定设置 相向设置 地连接 放置座 可拆卸 连接件 万向轮 车体 滑落 运输 颠簸 小车 整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建筑钢筋运输的装置,其包括多个车身,两个相邻车身之间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多个述车身的底部壁面均设置有多个万向轮,还包括多块支撑横杆,车身的两端均设置有两根支撑立柱,两根支撑立柱相向设置,位于车身的一端的两根支撑立柱之间设置有多块支撑横杆,位于车身的另一端的两根支撑立柱之间设置有多块支撑横杆,支撑横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卡接件,支撑横杆通过卡接件与支撑立柱连接,支撑横杆上沿其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多个钢筋放置座。本实用新型具有方便改变车体长度,方便不同长度的钢筋的放置,同时将钢筋整齐固定在小车上,在一定程度上阻止钢筋因颠簸而从车身上滑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运输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建筑钢筋运输的装置。
背景技术
钢筋是指钢筋混凝土用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用钢材,其横截面为圆形,有时为带有圆角的方形。包括光圆钢筋、带肋钢筋、扭转钢筋。
授权公告号为CN20653731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工地用钢筋运输装置,包括车身、把手、通孔、螺孔、固定端、螺栓、轮子、侧车身、车顶面和连接板,通过在装置的车顶面上设置两个通孔,并在装置的侧车身上增加贯穿通孔的螺孔设置,再在把手的固定端上增加螺孔的设置,通过螺栓将车身和把手固定起来;再在侧车身的两端均焊接连接板,便于通过螺栓将两个装置的连接板固定起来,从而将两辆装置连接紧固,当装置需要运输钢筋时,可根据钢筋的长度将若干个装置的把手拆卸掉,然后再通过螺栓将前后装置的连接板连接紧固,即可将几辆装置组合起来。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使用上述运输装置进行钢筋的运输工作时,虽然上述运输装置的车身长度可根据待运输钢筋的长度进行调节,但是操作人员也只是简单地将钢筋堆叠在平板移动装置上进行运输,在运输过程中,钢筋极易因颠簸而错位、从上述运输装置上滑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建筑钢筋运输的装置,具有方便改变车体长度,方便不同长度的钢筋的放置,同时将钢筋整齐固定在装置上,在一定程度上阻止钢筋因颠簸而从车身上滑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建筑钢筋运输的装置,包括多个车身,两个相邻所述车身之间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多个所述车身的底部壁面均设置有多个万向轮,还包括多块支撑横杆,所述车身的两端均设置有两根支撑立柱,两根所述支撑立柱分别位于所述车身的两侧,两根所述支撑立柱相向设置,位于所述车身的一端的两根所述支撑立柱之间设置有多块所述支撑横杆,位于所述车身的另一端的两根所述支撑立柱之间设置有多块所述支撑横杆,所述支撑横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卡接件,所述支撑横杆通过所述卡接件与所述支撑立柱连接,所述支撑横杆上沿其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多个钢筋放置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在装置上装载钢筋前,先根据待运输钢筋的长度,通过连接件将多个车身连接成一体,从而达到方便改变车体长度,方便不同长度的钢筋的放置的效果。操作人员将一块支撑横杆的两端通过两个卡接件分别连接到车身上的两根相对设置的支撑立柱上。然后将待运输钢筋放置在多个车身上的多块支撑横杆上的钢筋放置座内,使得一条待运输钢筋放置在多个钢筋放置座上。放置完一层待运输钢筋后,操作人员再在车身两端的两根支撑立柱之间放置第二根支撑横杆,从而使得待运输钢筋一层一层地放置在装置上,从而达到将钢筋整齐固定在装置上,一定程度上阻止钢筋因颠簸而从车身上滑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立柱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卡接件包括第一弧板及第二弧板,所述第一弧板正对第二弧板设置,所述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的一侧均铰接在所述支撑横杆上,所述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远离所述支撑横杆的一端均设置有紧固板,两块所述紧固板之间设置有使所述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与所述支撑立柱的侧壁抵接的紧固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华阳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华阳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476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