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外环导体的薄膜扬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46439.3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93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郑岳世;刘驰中;古宜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一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7/00 | 分类号: | H04R17/00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聂慧荃;郑特强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层 发声组件 薄膜 电性连接 导电环 薄膜扬声器 导电组件 区块单元 外环导体 音源信号 本实用新型 工作区域 围绕设置 压电薄膜 交接处 上侧面 弯折线 下侧面 区隔 弯折 外围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外环导体的薄膜扬声器,其中包括一薄膜发声组件、两导电环及两导电组件;薄膜发声组件包括一压电薄膜,以及两导电层,所述薄膜发声组件区隔为多个区块单元,且薄膜发声组件在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区块单元相交接处弯折,而形成多个弯折线;两个所述导电环围绕设置于所述工作区域外围的上侧面及下侧面,且两个所述导电环接触两个所述导电层,并且电性连接两个所述导电层;两个所述导电组件电性连接两个所述导电层和所述音源信号之间,而使得两个所述导电层和所述音源信号电性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外环导体的薄膜扬声器,特别涉及一种使用于音响或电子产品上用以输出声音信号的具有外环导体的薄膜扬声器。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消费者对于便携性的需求,使消费性电子产品日渐朝轻、薄及微型化发展,因此使用于电子产品上的各项零组件也都朝向微型化、薄形化方向发展。以移动电话、随身穿戴装置、数字助理等类型的电子产品而言,扬声器担负着使得电子产品能将电子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的功能,因此为电子产品中重要的零组件之一。
为实现微型化及薄形化的目的,压电式的薄膜扬声器的运用也日渐普及。压电式扬声器是利用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当附加一个电场于压电材料所造成材料变形的特性,用来推动震动薄膜发声。压电式扬声器其结构简单,能够制成薄膜式的平面扬声器,且不需外置音箱,故能固定于有限的空间内,为发展微形化电子产品应用的首选。然而,现有的薄膜式压电扬声器因结构特性,仅能于高音频范围获得优越的表现,对于低音频的表现效能不佳且失真率高,且由于压电薄膜的振幅有限,因此输出音场的音压不足,且输出功率不佳。
此外,现有的薄膜扬声器,音源信号是通过导线或电路接点以单点方式传输到薄膜扬声器的压电薄膜,然而由于音源信号是以单点方式和压电薄膜接触,因此会造成音源信号的电压集中于导线或电路接点和压电薄膜接触位置,而造成压电薄膜的不同位置处的电场强度不均匀现象,而导致压电薄膜不同位置处的震动幅度因电场强度不同而变化的情形,进而影响到薄膜扬声器输出音质。
由于以上原因,造成现有薄膜扬声器使用上的缺点,故如何通过结构改良,以解决前述各项问题,已成为该项事业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薄膜扬声器声音输出效率不佳,功率不足,且输出音质不佳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外环导体的薄膜扬声器,其中包括一薄膜发声组件、两导电环及两导电组件;所述薄膜发声组件包括一压电薄膜,以及设置于所述压电薄膜上侧面及下侧面的两导电层,所述薄膜发声组件具有一用以发声的工作区域;两个所述导电环围绕设置于所述工作区域外围的上侧面及下侧面,且两个所述导电环接触两个所述导电层相对于所述压电薄膜的一侧面,并且电性连接两个所述导电层;两个所述导电组件电性连接两个所述导电层和所述音源信号之间,而使得两个所述导电层和所述音源信号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薄膜发声组件的所述工作区域区隔为多个区块单元,所述薄膜发声组件在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区块单元相交接处弯折,而形成多个弯折线,且使得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区块单元之间具有一夹角,而使得所述薄膜发声组件形成具有凹面的结构,且所述凹面朝向所述薄膜发声组件输出音场的出音方向。
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其中两个所述导电环分别为柔性电路板,两个所述导电环靠近两个所述导电层的一侧面通过导电胶黏贴于两个所述导电层的表面,并且通过所述导电胶和两个所述导电层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其中两个所述导电环分别为涂布于两个所述导电层表面的导电胶环。
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薄膜发声组件的外围进一步设置两支撑框体,两个所述支撑框体环绕于所述薄膜发声组件的外围,且彼此相对地夹持于所述薄膜发声组件边缘位置相对的两个侧面,所述支撑框体的抗弯折强度大于所述薄膜发声组件的抗弯折强度,用以增强所述薄膜发声组件周围区域的抗弯折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一声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一声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464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