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止制件立壁回弹的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31377.9 | 申请日: | 2019-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98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吴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芦玲玲 |
地址: | 101399 北京市顺义区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壁 制件 上凹模 下凸模 成型造型 回弹 本实用新型 模具 模具开发周期 模具成本 模具开发 有效抑制 制件材料 回弹量 平整度 成形 减小 裙边 保证 补充 制作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止制件立壁回弹的模具,包括:上凹模、下凸模,所述上凹模、下凸模用于制作至少一侧为立壁结构的制件,所述上凹模、下凸模上设置有反成型造型,所述反成型造型设置在所述制件立壁的工艺补充位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上凹模、下凸模上设置与立壁相对的反成型造型,保证了产品立壁拉延充分,保证了立壁平整度,减小立壁回弹量。同时,还提高了制件材料利用率,减少模具成本,显著提升了制件成形的稳定性,有效抑制立壁裙边回弹,降低模具开发和整改成本,缩短模具开发周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延模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止制件立壁回弹的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工艺:工艺补充沿产品立壁直接向下延伸,与压料面直接倒圆角,没有固化成型的工艺补充。在制件成型过程中,板料通过拉延凹模口后,由于进料速度不均匀,在产品立壁会产生应力集中,工艺上的缺陷导致产品立壁没有产生充分的塑性变形,当成型完成后,由于工艺补充的约束,应力此时不会释放,只会产生轻微回弹,但产品完成修边后,工艺补充被修掉,无法再对产品进行约束,拉延时产生的应力将会释放,从而使立壁产生裙边回弹,并且产品立壁不平整,无法满足产品的质量要求。
制件产生的回弹需通过后序整形来保证产品质量,后序的整形,一般产生的都是弹性变形,当刀块释放作用在制件的压力后,会有一部分弹性变形又回弹回来,这就需要对制件进行过整形,例如,制件回弹量为3mm,整形时需要加上3-5mm过整形量,刀块的实际整形量即为6-8mm。如果立壁拔模角较小,整形会出现负角,需增加斜楔进行侧整形,这样将严重增加模具成本。如果前期模具设计时没有预留侧整空间,就会造成模具整改困难,甚至造成模具报废。此外,由于拉延时制件立壁未充分变形,导致制件在回弹的同时还存在扭曲现象,同时考虑产品立壁的平整度要求,这就需要多次整改才能使制件达到合格状态,严重影响模具成本和制造周期。当制件回弹量较大时,由于过整形需要,使整形刀块出现负角,需增加侧整斜楔机构来完成制件整形。侧整形模具成本是普通整形模具的1.5倍。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止制件立壁回弹的模具,旨在解决制件一侧的立壁作为拉延数模拔模侧壁时,立壁产生裙边回弹,模具整形成本高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止制件立壁回弹的模具,包括:上凹模、下凸模,所述上凹模、下凸模用于制作至少一侧为立壁结构的制件,所述上凹模、下凸模上设置有反成型造型,所述反成型造型设置在所述制件立壁的工艺补充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反成型造型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凹模上的第一凸起部、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第一凹陷部并排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反成型造型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凸模上的第二凸起部、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第二凹陷部并排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凹陷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凹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为圆形凸起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为圆形凹槽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部、第一凹陷部、第二凸起部和第二凹陷部的半径为2-6mm;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弧顶与所述第一凹陷部弧顶之间的间距为 3-5mm;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弧顶与所述第二凹陷部弧顶之间的间距为3-5mm。
进一步地,所述反成型造型与所述制件切割线之间的间距为5-10mm。
进一步地,所述制件包括U型制件或L型制件,所述反成型造型相对设置在所述U型制件或L型制件立壁的工艺补充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反成型造型设置在所述制件立壁的工艺补充拉延到底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313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辊扎模具
- 下一篇:一种逆折弯方向排料冲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