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红外光谱仪固液温控加热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25758.6 | 申请日: | 2019-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458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希磊;焦传梅;于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03 | 分类号: | G01N21/03 |
代理公司: | 44248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吴肖敏<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66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池体 测量腔 耐高温保温材料 本实用新型 红外光谱仪 内部设置 加热池 红外光谱分析仪 测试材料样品 工作介质出口 工作介质入口 红外光谱分析 保温防护罩 电加热管 端口封盖 分析仪器 高温加热 固体液体 红外透光 检测分析 检测数据 冷却介质 两端开口 深度应用 数据提供 阻燃材料 测量口 开口处 冷却槽 窗片 裂解 温控 加热 连通 覆盖 拓展 | ||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可与红外光谱仪配套使用的红外光谱仪固体液体温控加热池,加热池内部设置有圆柱形测量腔体的池体;测量腔体两端开口,开口处设置有带有红外透光窗片的端口封盖;池体外覆盖有耐高温保温材料和保温防护罩;耐高温保温材料内部设置有若干电加热管,用于对池体加热;池体上设置有与测量腔体连通的工作介质入口、工作介质出口、测量口;池体底部设置有装有冷却介质的冷却槽。本实用新型极大地拓展了红外光谱分析仪在各个领域进行检测分析的范围,尤其是在阻燃材料领域,对测试材料样品的高温加热,取得裂解成分的检测数据,对用红外光谱分析数据提供了准确有效的参数,对分析仪器的深度应用和性能发掘,提供了可靠地保障,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红外光谱测量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红外光谱仪固液温控加热池。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材料的研究领域中,主要试验检测仪器设施有:锥形量热仪、烟密度测定仪、氧指数测定仪、水平垂直燃烧测定仪、红外光谱仪(FTIR)、同步热分析仪 (STA)等,其中红外光谱仪(FTIR)作为测量各种化合物红外谱图的仪器,不仅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有机化学、高分子科学、药品、食品分析等传统领域,而且还在半导体、光学、电子装置等新技术领域发挥着重要检测作用。即可实现强大的定性功能,也能实现定量的分析;不仅能实现常量样品的分析,也能通过附件的结合实现微量样品的分析。
红外光谱仪对材料的燃烧表象检测十分有效可靠,但是对于材料燃烧过程以及燃烧后的成分组成和变化,确是无能为力。尽管红外光谱仪具有分析材料成分的功能,但是现行的仪器和装置,只能在300℃以下的温度段测试,对于较高温度条件下的测试没有相应的配套装置来完成,对阻燃材料的深入广泛研究却受到了极大地局限。
为解决上述问题,红外光谱仪通过自身附加装置的有效联结,可组合成一套十分有效的实用测试技术,如气体池、液体池、固体池的相关配套装置的增加和功能控制,既可加深对材料的热稳定性研究,又有利于进一步开拓、提高分析仪器的测试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红外光谱仪固液温控加热池,其技术方案如下:
红外光谱仪固液温控加热池,其包括:
内部设置有圆柱形测量腔体的池体;测量腔体两端开口,开口处设置有带有红外透光窗片的端口封盖;池体外覆盖有耐高温保温材料和保温防护罩;耐高温保温材料内部设置有若干电加热管,用于对池体加热;池体上设置有与测量腔体连通的工作介质入口、工作介质出口、测量口;
池体底部设置有装有冷却介质的冷却槽,用于对红外光谱分析仪的隔热保护,保证采集测定数据的准确性、稳定性
进一步,其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测量腔体内设置有铠装热电偶、高温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所述铠装热电偶、高温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通过测量口以及电加热管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保温防护罩与测量腔体两端开口的连接处设置有带有红外透光窗片的快速接头体。
进一步,工作介质入口、工作介质出口为在池体上焊接的凸起的圆柱体,圆柱体端部设有内螺纹接口,内螺纹接口连接有进/出气的不锈钢管接头及其不锈钢细管,用于样品测试时产生的裂解气体排出,以及测试样品时所需使用载气的注入和排出。
进一步,保温防护罩、耐高温保温材料通过螺钉与池体连接组合成一套结构独特的隔热保温层。
进一步,端口封盖内部设置有窗片座,红外透光窗片安装于窗片座上。
进一步,所述池体、高温电加热管选用不锈钢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池体端口封盖与快速接头体,用于对池体内的样品放置与取出时的快速封闭与拆卸,更是便于对池体内燃烧残留物的卫生清洁,同一池体可固体、液体样品交替更换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257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用的元素灯安装架
- 下一篇:遥感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