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于虾鱼混养的增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01118.1 | 申请日: | 201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43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虞为;林黑着;黄小林;李涛;杨育凯;黄忠;周传朋;刘岩;杨长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44493 广州专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谭昉<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51812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氧管 管网 增氧 鼓风机 输气管 本实用新型 内腔相通 立体供氧 虾鱼混养 增氧装置 水体 延伸 | ||
1.一种适于虾鱼混养的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鼓风机,所述鼓风机上设有输气管;
一纵向增氧管网,所述纵向增氧管网通过输气管与所述鼓风机相连接,所述纵向增氧管网包括第一框架和多条纵向延伸的第一输氧管,所述第一输氧管位于所述第一框架内,且所述第一输氧管与所述第一框架的内腔相通;
一横向增氧管网,所述横向增氧管网通过输气管与所述鼓风机相连接,所述横向增氧管网包括第二框架和多条纵横延伸的第二输氧管,所述第二输氧管位于所述第二框架内,且所述第二输氧管与所述第二框架的内腔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虾鱼混养的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氧管和所述第二输氧管上皆设有多个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于虾鱼混养的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的直径在0.05~0.07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虾鱼混养的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氧管与所述第二输氧管相互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虾鱼混养的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上设有多个三通阀,所述第一输氧管的两端各与一个三通阀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虾鱼混养的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上设有多个三通阀,所述第二输氧管的两端各与一个三通阀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虾鱼混养的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机为功率7.5kW 的罗茨鼓风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虾鱼混养的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氧管相互间隔,且相邻两个第一输氧管间隔的距离在8~12m之间,所述第二输氧管相互间隔,且相邻两个第二输氧管间隔的距离在8~12m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0111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产养殖组合设备
- 下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控制的水产养殖用供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