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滑板车的转向限位机构及滑板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00900.1 | 申请日: | 201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81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臧传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阿尔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1/18 | 分类号: | B62K21/18 |
代理公司: | 浙江五星国泰律师事务所 33245 | 代理人: | 王磊 |
地址: | 321399 浙江省金华市永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板车 转轴 限位条 脚踏板 转向限位 连接管 本实用新型 一端连接 长条状 连接架 下端 轴向 操纵杆 连接管套 内壁上沿 上端固定 使用寿命 转动限位 转向压力 行车安全 减小 前叉 外壁 转动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板车的转向限位机构及滑板车,包括转轴、连接管、脚踏板连接架和脚踏板,所述转轴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滑板车的操纵杆的下端,所述转轴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滑板车的前叉上,所述连接管套设在所述转轴的外部,所述脚踏板连接架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管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脚踏板上,所述转轴的外壁上沿轴向设有长条状的第二限位条,所述连接管的内壁上沿轴向设有用于所述第二限位条转动限位的长条状的第一限位条。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相互抵靠的作用,来限制转轴的转动角度,避免转向角度过度,提高行车安全,也减小单位抵靠面上的转向压力,提高转向限位机构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板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滑板车的转向限位机构及滑板车。
背景技术
滑板车作为现在非常流行的代步工具,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许多生产商更是在滑板车的趣味性,舒适性等方面进行了开发和研制,例如为了增加滑板车趣味性,滑板车上安装有用于喷射光雾的喷雾器。但是现有滑板车的操纵杆转向是没有角度限位的,容易转向角度过头,影响行车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板车的转向限位机构及滑板车,能够对滑板车操纵杆的转向进行限位,转向机构不易磨损,转向限位机构使用效果好,能够提高行车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滑板车的转向限位机构,包括转轴和连接管,所述转轴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滑板车的操纵杆的下端,所述转轴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滑板车的前叉,所述连接管套设在所述转轴的外部,所述转轴的外壁上沿轴向设有长条状的第二限位条,所述连接管的内壁上沿轴向设有用于所述第二限位条转动限位的长条状的第一限位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轴用于连接操纵杆和前叉,起到传递转向信息的作用;通过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之间的相互抵靠作用,来对转轴进行转向限定,从而对操纵杆和前叉的转向角度进行限位,防止转向角度过头,提高行车安全;而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的抵靠作用是面与面之间的接触抵靠,且接触面积比较大,能够将转向产生的压力分散到长条状限位条的接触面上,使得单位接触面上承担的压力比较小,使得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之间的抵靠作用更加有效,提高该限位机构的使用寿命,转向限位机构工作更加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限位条的轴向长度占所述转轴轴向长度的四分之一及四分之一以上,所述第一限位条的轴向长度占所述连接管轴向长度的四分之一及四分之一以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长度比例的设置,保证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的长度能够支撑滑板车转向的力,使得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不会因转向的力过大而损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限位条有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条位于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条之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任何一个第二限位条随转轴转动到与第二限位条抵靠的位置时,便于转轴在该方向转动的极限位置,故而转轴的转动角度便是两个第二限位条组成的夹角的角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管的内壁上设有纵向凹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纵向凹槽的设置便于将连接管套在转轴的外侧,也可以减轻连接管的重量,从而降低滑板车的重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限位条设置在所述连接管内壁的正前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限位条有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条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条之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第二限位条随转轴转动,第二限位条转动位置限制在两个第一限位条之间,故而转轴的转动角度也就是两个第一限位条组成的夹角的角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限位条设置在所述转轴的正前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限位条到所述转轴中心的距离。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有第二限位条的转轴可以在连接管内转动,有利于转轴将操纵杆的转向信息传递给前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阿尔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阿尔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009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把便于调节的自行车
- 下一篇:一种高安全度智能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