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垃圾焚烧炉的炉身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00411.6 | 申请日: | 201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051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魏建;刘斌;熊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汉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44 | 分类号: | F23G5/44;F23M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焚烧炉 耐火内衬 炉头 高铝砖层 金属外壳 炉身结构 炉身 热膨胀 本实用新型 安全隐患 焚烧设备 倒置 隔热的 热空气 隔开 垮塌 内凹 伸入 错位 抵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焚烧炉的炉身结构,涉及焚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金属外壳以及耐火内衬,耐火内衬包括黏土砖层以及高铝砖层,由于黏土砖层与炉头之间间距以及高铝砖层与炉头之间间距均大于零,连接部一端伸入横截面呈倒置的U形的炉头的内凹部分、另一端与黏土砖层抵触,使得耐火内衬更充分地将金属外壳与垃圾焚烧炉的炉身内部的热空气隔开,达到隔热的效果,同时又通过这种错位的设置使得耐火内衬热膨胀后也不易使垃圾焚烧炉的炉身垮塌,从而使安全隐患较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焚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炉的炉身结构。
背景技术
为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通常会先利用垃圾焚烧炉将医疗垃圾或生活垃圾进行高温焚毁碳化处理,然后将焚烧后的气体经处理后排入大气中。
垃圾焚烧炉的高温焚毁碳化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得垃圾焚烧炉的炉身受热量很高,故通常采用金属外壳与耐火内衬制成炉身,耐火内衬设置在金属外壳的内侧壁上,且耐火内衬的一端与金属外壳的底壁抵触、另一端与炉身开口端的炉头抵触。
而耐火内衬通常由黏土砖堆砌而成,在高温下发生热膨胀,使得整个炉身内部挤压力增大,容易导致炉身垮塌,从而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垃圾焚烧炉的炉身结构,具有安全隐患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垃圾焚烧炉的炉身结构,包括金属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金属外壳内侧壁上的耐火内衬,所述耐火内衬包括黏土砖层以及堆砌在所述黏土砖层远离所述金属外壳一侧的高铝砖层;所述金属外壳的开口端与垃圾焚烧炉的炉头抵触,炉头的横截面呈倒置的U形,所述黏土砖层的一端以及所述高铝砖层的一端均与所述金属外壳的底壁抵触、所述黏土砖层的另一端以及所述高铝砖层的另一端与炉头靠近所述耐火内衬的一端之间间距均大于零,且所述黏土砖层的另一端与炉头靠近所述耐火内衬的一端之间间距大于所述高铝砖层的另一端与炉头靠近所述耐火内衬的一端之间间距;所述黏土砖层与炉头之间设置有一端伸入横截面呈倒置的U形的炉头的内凹部分、另一端与所述黏土砖层抵触的连接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黏土砖层与炉头之间间距以及高铝砖层与炉头之间间距均大于零,连接部一端伸入横截面呈倒置的U形的炉头的内凹部分、另一端与黏土砖层抵触,使得耐火内衬更充分地将金属外壳与垃圾焚烧炉的炉身内部的热空气隔开,达到隔热的效果,同时又通过这种错位的设置使得耐火内衬热膨胀后也不易使垃圾焚烧炉的炉身垮塌,从而使安全隐患较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部的横截面呈L形,其一端水平设置、另一端竖直设置,且所述连接部的竖直设置的一端与所述高铝砖层靠近所述黏土砖层的一侧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连接部对炉头与耐火内衬之间的连接,且耐火内衬热膨胀后不易与炉头之间产生挤压,从而使垃圾焚烧炉不易出现垮塌的情况,进而使安全隐患较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部在竖直方向的长度为垃圾焚烧炉的炉身高度的1/30到1/21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的设置使得连接部在垃圾焚烧炉的高度方向的长度较短,从而使得连接部热膨胀的长度对垃圾焚烧炉的整体高度影响较小,进而降低垃圾焚烧炉因内部挤压力而垮塌的机率,使得安全隐患较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部的内凹位置设置有黏土填充层,所述黏土填充层与所述连接部组成横截面呈方形的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黏土填充层对呈L形的连接部进行支撑,使得连接部结构更稳固,从而降低垃圾焚烧炉的炉身垮塌的机率,进而减小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黏土砖层与所述金属外壳之间设置有硅酸铝耐火纤维毡层以及轻质耐火浇注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汉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汉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004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危险废物焚烧及烟气处理系统
- 下一篇:垃圾无公害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