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纯电动汽车用中转高压配电盒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94833.7 | 申请日: | 201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41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3/00 | 分类号: | B60L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王丽丽;金凯 |
地址: | 23001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监测模块 霍尔传感器 高压配电单元 本实用新型 纯电动汽车 放电继电器 高压配电盒 充电系统 动力电池 电源端 输入端 盒体 主机 动力电池系统 充电继电器 加热继电器 材料成本 充电接口 放电接口 工作效率 功能分离 故障排查 加热接口 出线端 负载端 进线端 静触点 输出端 通信端 整车 体内 清晰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用中转高压配电盒,包括盒体及设于盒体内的充电系统,所述盒体上设有加热接口、充电接口、放电接口及高压MSD,所述充电系统包括充电继电器、放电继电器、加热继电器、霍尔传感器、绝缘监测模块及BMS主机;所述绝缘监测模块的输入端与电源端连接,其输出端与BMS主机的通信端连接,所述霍尔传感器的进线端与电源端连接,霍尔传感器的出线端与绝缘监测模块的输入端及放电继电器的开关静触点连接。本实用新型将动力电池端高压配电单元与整车负载端高压配电单元功能分离,结构清晰,提升了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减少了动力电池端材料成本,缩短了故障排查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电盒,具体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用中转高压配电盒。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用高压配电单元大多数均为全功能结构,除了与动力电池端相连的电池正负及加热接口外,整车端负载如电机控制器,空调,暖风与转向助力泵等负载亦集成在一起,导致高压配电单元结构与功能复杂,结构设计端排布不够合理,且由于功能复杂,当整车行驶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不能第一时间判定属动力电池端故障还是整车端故障,极大地降低了故障处理效率。同时,此种全功能结构材料成本较高,以及重量较重,对电池系统方面而言,增加了成本以及能量密度压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纯电动汽车用中转高压配电盒,使动力电池系统所属高压配电部分与整车端分离,便于排查具体故障,减轻了电池系统端重量,提升了能量密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纯电动汽车用中转高压配电盒,包括盒体及设于盒体内的充电系统,所述盒体上设有加热接口、充电接口、放电接口及高压MSD,所述充电系统包括充电继电器、放电继电器、加热继电器、霍尔传感器、绝缘监测模块及BMS主机;
所述充电继电器的开关静触点与高压MSD的一端连接,高压MSD的另一端与电源端连接,充电继电器的开关动触点与充电接口连接,所述充电继电器的线圈一端接地,其线圈的另一端与BMS的第一控制端连接;
所述加热继电器的开关静触点与加热接口连接,加热继电器的开关动触点与充电接口连接,所述加热继电器的线圈一端接地,加热继电器的线圈另一端与BMS主机的第二控制端连接;
所述放电继电器的开关静触点与电源端及充电接口连接,其开关动触点与放电接口连接,放电继电器的开关静触点与充电接口连接,其开关动触点与放电接口连接,所述放电继电器的线圈一端接地,其线圈的另一端与BMS主机的第三控制端连接;
所述绝缘监测模块的输入端与电源端连接,其输出端与BMS主机的通信端连接,所述霍尔传感器的进线端与电源端连接,霍尔传感器的出线端与绝缘监测模块的输入端及放电继电器的开关静触点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充电系统还包括加热保险丝F1,所述加热保险丝F1串联在加热口与加热继电器的开关静触点之间的连接线上。
所述充电继电器为两个,包括第一充电回路继电器K1及第二充电回路继电器K2,所述充电接口包括两个充电正接口及两个充电负接口,所述第一充电回路继电器K1及第二充电回路继电器K2的开关静触点均经高压MSD与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充电回路继电器K1、第二充电回路继电器K2的开关动触点分别与两个充电正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充电回路继电器K1、第二充电回路继电器K2的线圈分别连接BMS主机的两个控制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948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