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回收筐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24807.7 | 申请日: | 2019-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10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姚本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本海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B65F1/16;B65F1/06;B65F1/00;B27J1/02;B27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9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回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回收筐,主要是在筐体的下方设置有筐脚、筐体的背面设置有筐把手,在筐体的上方选择性设置有筐盖,所述的筐体,外观呈倒锥台形筐状,由长条形的竹篾或非金属线条编织构成,其开口向上,口沿处设置有止口边,所述的筐脚,外观呈立体柱状,多只分设于筐体下方,其上端面设置有带安装孔或安装片的端板,与筐内侧底板连接,下端面一侧部分设置有缺口,缺口内设置有滚轮,所述的筐把手,外观呈“M”形弯管状,其中间部位预设有铰链装置的安装孔,在两端头设置有带安装孔或安装片的端板,与筐后壁内侧的衬板相安装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回收容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垃圾回收筐的制造方法及其具体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正全面展开,常见的垃圾回收容器,主要是采用带脚轮的塑料桶,其结构设计既显笨重又不合理、夸张的脚轮难派用场、宽阔的桶沿挤占容积、桶底残留物清洁困难、制造工艺较为复杂、桶身报废后降解困难。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再开发出结构简单、自身轻巧、制造容易、耐候性强、用材更加环保的一种垃圾回收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避免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出一种垃圾回收筐制造方法,即采用竹蔑或非金属线条编织出垃圾回收筐,升级换代塑料垃圾桶,为美化环境出力。
本发明的另一个的目的,是为实施上述发明方法,提供出一种垃圾回收筐的具体结构,其结构简单、自身轻巧、制造容易、耐候性强、易于维修,报废后更容易做无害化处理。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垃圾回收筐的,其发明创新主要特征和实施步骤如下:
一是伐竹制备竹蔑和竹片。采用人工或机制加工方法,制备编织垃圾回收筐所需的竹蔑和竹片;
二是对竹蔑和竹片实施防虫防霉变处理。采用蒸汽蒸煮法对竹蔑和竹片进行高温灭活处理后,再进行防霉剂的浸渍处理,晾干备用;
三是编织垃圾回收筐体。采用人工或机织法编织垃圾回收筐体;
四是组装干垃圾回收筐。在筐体上安装上筐脚和筐把手构成;
五是组装湿垃圾回收筐。在干垃圾回收筐结构基础上增装筐盖构成。
为实施上述发明方法,所提供的一种垃圾回收筐的具体结构,主要是在筐体的下方设置有筐脚、筐体的背面设置有筐把手,在筐体的上方选择性设置有筐盖而构成。所述的筐体,外观呈倒锥台形筐状,由长条形的竹篾或非金属线条编织构成,其开口向上,口沿处设置有止口边。所述的筐脚,外观呈立体柱状,多只分设于筐体下方,其上端面设置有带安装孔或安装片的端板,与筐内侧底板连接,下端面一侧部分设置有缺口,缺口内安装有滚轮。所述的筐把手,外观呈“M”形弯管状,其中间部位预设有铰链装置的安装孔,在两端头设置有带安装孔或安装片的端板,与筐后壁内侧的衬板相安装连接。
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一是筐体采用竹篾或非金属线条编织构成,既轻便又环保,还方便垃圾回收操作。二是在筐底下方设置有多只带滚轮的筐脚,既优化改进了塑料垃圾桶结构,又提升了功能价值比。三是筐体可重叠码放,既节省空筐存储空间,又方便回收循环使用。四是在筐体上方选择性设置筐盖,既满足湿垃圾回收必须遮盖的需求,又兼顾到干垃圾回收无需遮盖的使用场景。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举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图1是本发明筐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筐脚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筐把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筐盖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干垃圾回收筐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湿垃圾回收筐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本海,未经姚本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248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