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现实场景中采集VR图像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20025.6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3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逻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9/00 | 分类号: | G06T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苏友娟 |
地址: | 2314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现实 场景 采集 vr 图像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现实场景中采集VR图像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沿着对象场景的外侧边缘划定拍摄轨道,通过摄像机沿着拍摄轨道对现实场景进行画面获取;根据摄像机拍摄的场景画面进行分析,划分处图像重点,并将静态场景和动态对象转换场景进行筛分;根据图像重点分布,分别对静态场景和动态对象转换场景进行建模;对静态场景进行网格划分,构建虚拟的静态背景图像;对动态对象转换场景进行动态运动轨迹分析,建立虚拟的运动模型;以静态背景图像作为虚拟场景背板,根据网格划分的区域分布节点,将对应的动态对象运动模型逐一进行映射,使得动态对象运动轨迹画面与背景进行融合,形成完成的虚拟图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VR图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现实场景中采集VR图像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VR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的技术。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利用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由视频、音频以及其他设备提供的虚拟场景中。使用VR技术可以为体验者提供一种在虚拟场景中自由移动以及与场景(包括场景中的物体)交互的体验,这种体验方式称为漫游体验或者VR体验;这种技术具有很多应用场合,其中一个重要应用场合是用于实现现实场景的VR体验。即,采集某个现实场景的信息,并依据现实场景信息构造与其一致的虚拟场景,这些虚拟场景通常包括至少一个VR图像;将这些虚拟场景用于所述VR体验作为现实场景的实景体验的替代。这种实现现实场景的VR体验可以用于旅游展示、街景呈现以及购物体验等场合,是VR体验的一种重要应用。实现上述现实场景的VR体验需要首先收集现实场景的场景信息,如何采集现实场景的场景信息,用于构建用于漫游体验的虚拟场景是VR体验中的关键技术。
现有技术下,对于采集现实场景的场景信息通常采用如下方案。在需要实现VR体验的现实场景中的多个地点拍摄全景图片作为制作VR图像的依据,这些地点可以覆盖一个场景。但是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现场景,体验者无法在更多的机位上(更多视角)查看这个场景,而且转换画面时会无法与上一画面衔接起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现实场景中采集VR图像的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现实场景中采集VR图像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S1:拍摄现实场景:沿着对象场景的外侧边缘划定拍摄轨道,拍摄轨道以对象场景中心位点为圆点,根据画面捕捉范围设定半径,划定一个圆形的拍摄轨道;通过摄像机沿着拍摄轨道对现实场景进行画面获取;
S2:图像分析:根据摄像机拍摄的场景画面进行分析,在拍摄轨道上设置有连续的若干个均匀排布的坐标位点,以坐标位点为依据,与场景画面拍摄的图像帧时间点建立对应关系,划分处图像重点;并将静态场景和动态对象转换场景进行筛分;
S3:图像建模:根据图像重点分布,分别对静态场景和动态对象转换场景进行建模;对静态场景进行网格划分,构建虚拟的静态背景图像;对动态对象转换场景进行动态运动轨迹分析,建立虚拟的运动模型;
S4:场景融合:以静态背景图像作为虚拟场景背板,根据网格划分的区域分布节点,将对应的动态对象运动模型逐一进行映射,使得动态对象运动轨迹画面与背景进行融合,形成完成的虚拟图像。
优选的,所述S1)中所用的摄像机为360全景摄像机,拍摄轨道上设置有匀速运动组件,摄像机假设在匀速运动组件上随之进行运输运动,运动过程中进行画面获取。
优选的,所述S2)中的坐标位点为径向设置的边缘坐标点,时间点为360全景摄像机自动拍摄的对应时间间隔点。
优选的,所述S3)中若存在多个动态对象,则需要对每一动态对象进行画面捕捉,设置多台360全景摄像机针对每一动态对象进行追踪拍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逻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逻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200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