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用太阳能天窗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17823.3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6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屠越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屠越海 |
主分类号: | B60J7/00 | 分类号: | B60J7/00;B60S1/48;B60S1/52;B60S1/56;B60R16/033;H02J7/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9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太阳能 天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用太阳能天窗,包括天窗框架、滑动连接在天窗框架内的玻璃本体和嵌设在玻璃本体内且与汽车蓄电池耦合的光伏板,所述玻璃本体包括通过固定部件固定连接的上玻璃和下玻璃,所述下玻璃内两侧对称开设有储水腔所述光伏板固定安装在上玻璃和下玻璃之间的夹层中。本发明通过设置吸水机构、挤出机构、进气口、导气槽和伸缩气囊,可以在阳光照射天窗时,将储水腔中的水吸入第二滑槽,并使圆盘旋转,使第二滑槽开口对齐斜向喷口,之后将第二滑槽内的水从斜向喷口挤出,从而及时清洗上玻璃表面,防止玻璃上粘附的污物形成阴影,进而使光伏板产生局部热斑效应,缩短光伏板使用寿命,影响光伏板的发电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用太阳能天窗。
背景技术
随着太阳能技术的发展,太阳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汽车领域,汽车天窗在起到通风换气作用的同时还能够改善车内的采光,在汽车天窗玻璃里面设置太阳能光伏板,可以为汽车蓄电池充电,还可以维持车内电子设备在发电机不启动状况下继续工作。
但是由于车辆长期处于外界行驶环境,在行驶过程中容易扬起大量灰尘污物,灰尘污物会粘附在天窗玻璃表面形成一块一块的阴影,表面的灰尘污物不仅会影响光线的透射率,使光伏板表面所接受的辐射量减少,还会使嵌设在天窗玻璃内的光伏板局部产生热斑效应,进而对光伏板造成损伤,影响发电效率的同时也会缩短光伏板的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汽车用太阳能天窗,其通过设置吸水机构、挤出机构、进气口、导气槽和伸缩气囊,可以在阳光照射天窗使其温度升高时,通过热形变金属的受热变态推动第一滑塞和第二滑塞滑动,将储水腔中的水吸入第二滑槽,并在重力作用下使圆盘旋转,使第二滑槽开口对齐斜向喷口,之后热形变金属冷却收缩,拉动第二滑塞及第一滑塞上滑,将第二滑槽内的水从斜向喷口挤出,从而及时清洗上玻璃表面,防止玻璃上粘附的污物形成阴影,进而使光伏板产生局部热斑效应,缩短光伏板使用寿命,影响光伏板的发电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用太阳能天窗,包括天窗框架、滑动连接在天窗框架内的玻璃本体和嵌设在玻璃本体内且与汽车蓄电池耦合的光伏板,所述玻璃本体包括通过固定部件固定连接的上玻璃和下玻璃,所述下玻璃内两侧对称开设有储水腔所述光伏板固定安装在上玻璃和下玻璃之间的夹层中,所述上玻璃下端两侧和下玻璃上端两侧均对称开设有弧形槽,上玻璃与下玻璃对应处的两个弧形槽之间密封转动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与弧形槽内壁及固定部件的侧壁均密封转动连接,所述圆盘侧壁上沿轴心对称开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分别密封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塞和第二滑塞,所述第二滑槽内安装有用于将储水腔内的水吸入的吸水机构,所述第一滑槽内安装有用于将第二滑槽内的水挤至上玻璃表面的挤出机构,所述下玻璃下端开设有与弧形槽连通的进气口。
优选地,所述吸水机构包括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一端与第二滑槽的开口配合且与第二滑槽连通,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没入储水腔的水面下方,所述弧形槽槽顶开设有贯穿至上玻璃表面且与第二滑槽开口配合的斜向喷口。
优选地,所述挤出机构包括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塞和第二滑塞固定连接的滑杆和呈麻花状的热形变金属,所述滑杆与圆盘壁体滑动连接,所述热形变金属套设在滑杆外部,且所述热形变金属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塞以及第一滑槽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上玻璃内开设有两端分别与第一滑槽以及夹层连通的导气孔。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吸水机构和挤出机构,可以在阳光照射天窗使其温度升高时,通过热形变金属的受热变态推动第一滑塞和第二滑塞滑动,进而将储液腔中的水吸入第二滑槽内,同时在第一滑塞和第二滑塞重力作用下使圆盘旋转,将第二滑槽内的水运输至斜向喷口处,使其可以喷向上玻璃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屠越海,未经屠越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78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