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等高横向垄作秸秆还田的冬马铃薯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15348.6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4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洪健康;丁玉梅;杨正安;王怀义;周红波;杨贵宝;范汝明;白学贵;范树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云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2/25 | 分类号: | A01G22/2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25 | 代理人: | 田江飞 |
地址: | 661199 云南省红河***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横向 垄作 秸秆 还田 马铃薯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等高横向垄作秸秆还田的冬马铃薯栽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选择马铃薯品种;步骤2,对种薯进行初选、催芽、壮芽及切块处理;步骤3,开沟整地;步骤4,种植马铃薯,在马铃薯上覆盖基肥、农作物秸秆、土层和地膜;步骤5,破膜放苗;步骤6,病虫害综合防治;步骤7,收获马铃薯;本发明通过在山区缓坡地沿等高线横向垄作冬季种植马铃薯,利用地垄减少坡形地马铃薯培育中的水肥流失,减少马铃薯种植的水肥投入成本,在马铃薯种薯上覆盖农作物秸秆,减小坡形地的昼夜温差,提高了土壤的透气性和有机质含量,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品相和营养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马铃薯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等高横向垄作秸秆还田的冬马铃薯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的人工培育地最早可追溯道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英文:potato),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称土豆、地蛋、洋芋等,马铃薯为块茎繁殖,株高15-80厘米,无毛或被疏柔毛,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马铃薯作为全球仅次于小麦和玉米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和中国的五大主食之一,其适应能力强、产量大、营养价值高,维生素C含量为苹果的四倍左右,且可入药,性平味甘,可以用于治疗胃痛、痄肋、痈肿等病症,幼芽有轻微毒性。
在山区坡地种植马铃薯一般仅为春夏季,且土地的水分和肥力容易流失,山间昼夜温差较大,不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在山地间种植马铃薯产量较低,马铃薯的品相和营养价值不好,产值效益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高横向垄作秸秆还田的冬马铃薯栽培方法,在山区缓坡地通过沿缓坡地的等高线横向起垄种植冬季马铃薯,减少了缓坡地的水肥流失,并积累了雨水等水资源以缓解干旱,使马铃薯栽培过程中的水肥施用量减少,节约了栽培成本;使用农作物秸秆覆盖地面对马铃薯进行保温,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有机质含量,减少了缓坡地的昼夜温差,创造了一个能促进马铃薯薯块膨大的良好生长环境,促进了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品相和营养成分。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等高横向垄作秸秆还田的冬马铃薯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择合适种植地种植条件的马铃薯品种;
步骤2,选择表皮光滑、薯形好、芽眼浅、无病菌、无虫卵的整薯做种薯,待催芽壮芽完成后,将种薯切块保证单个薯块的质量为40~70g,每个薯块均含有至少1个芽眼;
所述催芽壮芽过程如下:在播种前30~40天,将种薯置于农作物秸秆上平铺2~3层,种薯上覆盖透光透气吸水的布料,在10~15℃的黑暗环境进行催芽,待芽长至0.3~0.5cm长时,将种薯置于散射光下壮芽5天,壮芽期间每天翻动一次种薯,壮芽结束后将种薯切块晾1~2h种植;
步骤3,收获种植地前茬作物后,使用微耕机深犁种植地,耕犁深度为25~30cm,整平耕地后沿等高线横向开挖深度为5~10cm的种植沟,相邻种植沟之间的间距为 80cm;
步骤4,将晒干近腐的农作物秸秆截断成5~10cm长备用,于12月底至次年的1月初在种植沟内种植切块种薯,将堆沤10~15天的基肥施用在种植沟中,在基肥上覆盖农作物秸秆,然后挖土覆盖起垄,垄高为25~30cm,在垄上喷洒二甲戊灵后覆盖地膜;
步骤5,在马铃薯出苗后撕破地膜放出幼苗,使用土壤封压地膜撕破口,放苗后喷施磷酸二氢钾或有机氮液2~3次;
步骤6,在每亩种植地插挂20~25片黄板,在马铃薯始花期和盛花期喷施2~3次低毒杀菌剂和1~2次多效唑;
步骤7,待马铃薯茎叶自然褪绿变黄、基部叶片枯黄脱落、匍匐茎干缩、块茎表皮木质化不再膨大时,选择晴天收获马铃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云南农业大学,未经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云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53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