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乘车方法和乘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10122.7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9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黄青松;祝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6Q5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江陵路***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乘车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乘车方法和乘车系统。其中,所述乘车方法用于乘车系统,所述乘车系统包括智能分析设备和电动人行通道;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所述智能分析设备检测乘客信息;其中,所述乘客信息包括乘客人数和乘客乘车状态;根据所述乘客信息,控制所述电动人行通道移动,以带动所述电动人行通道上的乘客移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控制电动人行通道的移动可以带动需要下车的乘客往车门处移动,不需要下车的乘客向车厢后部移动,以方便乘客上下车,实现了车内乘客的均衡分布,提高了车内空间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智能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乘车方法和乘车系统。
背景技术
公共交通工具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由于公共交通的线路车辆数量少或者站点乘客人数过多等原因,容易导致车内乘客拥挤度不均匀的问题,从而浪费公共交通的运载力及影响乘客上下车的乘车需求。
通常采用计算车内拥挤度的方法,使得车辆内外以及公交站点等候处的乘客在站点提前获取路上运营的公交车的拥挤程度,选择是否上车。
然而通常情况下,如果提前获取到目标车辆还有一定的运载能力,该乘客想乘坐该车但是由于车辆内部的拥挤度不均匀,前后门的入口处已经站满人根本没有办法挤进车内,从而使乘客错过目标车辆,浪费了公共交通的运载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乘车方法和系统,能够有效改善车辆由于内部乘客分布不均而影响的乘客上下的问题,从而提高车辆的运载能力。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乘车方法,所述方法用于乘车系统,所述乘车系统包括智能分析设备和电动人行通道;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智能分析设备检测乘客信息;其中,所述乘客信息包括乘客人数和乘客乘车状态;
根据所述乘客信息,控制所述电动人行通道移动,以带动所述电动人行通道上的乘客移动。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乘车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控制器、智能分析设备以及电动人行通道;
所述智能分析设备设置于车内,用于检测乘客信息;其中,所述乘客信息包括乘客人数和乘客乘车状态;
所述电动人行通道设置于车内站立区,用于带动所述电动人行通道上的乘客移动;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智能分析设备以及电动人行通道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乘客信息,控制所述电动人行通道移动,以带动所述电动人行通道上的乘客移动。
本发明通过智能分析设备检测乘客信息,并根据乘客信息控制电动人行通道移动速度,以带动电动人行通道上的乘客移动,通过移动电动人行通道可以将需要下车的乘客往车门处输送,将车上的乘客向车厢后部输送,方便乘客上下车,有利于实现车内乘客的均衡分布,提高车辆的运载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乘车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乘车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动人行通道各区域的人数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乘车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乘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01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桨控制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列车停车控制方法和车载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