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正极材料和制备方法及锂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11409615.9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63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毛泽民;王怡;郭炳焜;郑杰允;李泓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505 | 分类号: | H01M4/505;H01M4/525;H01M4/6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王艳华 |
地址: | 2133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正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锂电池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正极材料,为Lix+y+zMg(a‑x)/2Al(b‑y)/3M(c‑z)/4(P04)3包覆的正极材料,M为Ti、Zr、Ge中的一种或几种,0≤x+y+z<1,0≤(b‑y)<1.5,a+b+c=9,以磷酸镁铝复合物为原料,通过固相、液相、气相方法包覆在正极材料表面,热处理后得到从内到外依次为正极材料‑掺杂层‑包覆层的复合正极材料。本发明包覆层正极材料中少量锂离子进入到包覆层中,可提高包覆层的离子电导,同时包覆层中金属会部分掺杂到正极材料表面,形成掺杂层,进一步稳定材料的表面结构,能够起到表面包覆和表面掺杂的双重改性效果,对于正极材料,尤其是高容量和高电压的正极材料,能够有效的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正极材料和制备方法及锂电池。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性能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能源需求。快速发展的电动汽车、智能化消费电子设备等领域都迫切地需要更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低、低成本、高安全性的锂离子电池。
目前在正极方面,高电压及高容量正极如LiNi0.5Mn1.5O4、xLi2MnO3·(1-x)LiMO2(富锂锰基)、LiNi0.8Co0.1Mn0.1O2/LiNi0.8Co0.15Al0.05O2(NCM811/NCA)及高电压LiCoO2是有希望实现高能量密度的正极材料。尽管这些材料体系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但是目前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循环性、功率性、高低温性能和安全性。尤其对于高电压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高电压下工作使其表面活性更高,包括不稳定的表面结构与高氧化态的过渡金属离子和氧离子,使材料表面结构重排、过渡金属溶解、氧析出,与电解质间的副反应更加剧烈,导致电池迅速失效。因此需要对正极材料进行改性,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能。
包覆材料金属磷酸盐如GdPO4、Al(PO3)3,为离子的绝缘体,其包覆在正极材料表面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正极材料的锂离子传输,增加电池极化,影响其倍率性能。
单纯的表面包覆层仅能起到物理阻挡或HF吸收剂的作用,抑制正极材料与电解液间副反应,保护材料表面不受腐蚀。然而对于高容量或高电压的正极材料,如高电压钴酸锂,高镍三元,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晶胞参数发生大的各向异性变化,可能导致材料发生不可逆相变,在材料中产生位错等缺陷,产生应力,最终在材料表面释放,导致材料表面发生相变,生成钝化层,材料开裂等。因此材料的结构稳定也十分重要,需要通过掺杂来稳定材料的晶体结构。如仅仅有表面包覆,是不足以抑制材料结构破坏,尤其是表面结构的破坏,不能够保证正极材料的长期的稳定。
目前的磷酸盐包覆正极材料的报导中,如包覆的GdPO4,Al(PO3)3等,其不具有离子导电性,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材料表面的离子电导,增加材料的极化,其起到的作用主要是隔绝正极材料与电解液间的相互接触。对于Li3PO4包覆,虽然其具为离子导体,但依然是仅有表面包覆层的作用,不能够充分的稳定材料的表面结构。对于掺杂改性,如镧和镁的共掺杂改性,单纯的掺杂改性,能够提高材料的体相结构稳定性,但对于材料表面与电解液的副反应的不能充分抑制,尤其在高电压或者具有高活性的正极材料表面会迅速发生相变、氧丢失,过渡金属溶解,界面膜生长等,导致材料性能衰退。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96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