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回收纤维在线成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08054.0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1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乔华;南江琨;庞兴功;崔国新;杨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达索高新材料芜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46 | 分类号: | D04H1/46;D04H1/4274;D01G11/04 |
代理公司: | 芜湖思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8 | 代理人: | 杨涛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收 纤维 在线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收纤维在线成毡方法,包括二次开松,梳理,针刺及在线监控反馈调节等步骤,本发明是一种低成本的制毡技术,特别是采用碳纤维或其他种类的回收的边角料作为原料经过而定开松、多道梳理,并进行针刺工艺,梳理成毡和针刺过程都有在线质量监控设备连续监控,最后制备成回收纤维毡。本发明在织物克重特性控制方面的应用,使我们更直观地了解了工艺状态的起伏变化。当出现能力下降、工艺失控或有失控倾向时,立即发出警报,以便及时查找原因,采取纠正措施,使工艺一直处于受控状态。通过实施本发明,产品的加工质量得到了提高,现场操作工的质量控制意识也开始增强了,并可通过不断地总结积累经验,生产质量稳定的回收纤维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回收纤维毡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回收纤维在线成毡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制毡绝大是粘胶基纤维碳毡,其工艺是经将粘胶纤维之处原毡,再经过高温碳化形成碳毡。这种制毡技术是直接将黏胶纺丝形成原毡,是连续的长纤维经过无针刺堆积成毡法;还有一种是碳纤维表面毡,其工艺是将性能指标达到技术要求的长纤维,经过剪切加工5-6mm或其他长度的短碳纤维,采用造纸工艺制成一定面密度的碳纤维表面毡;第三种成毡技术是采用针刺成毡,其工艺也是先将合格的长纤维,预先剪切成短的纤维,再将纤维开松、梳理、针刺工艺进行制毡。
但国内使用回收的纤维边角料进行制造纤维毡的技术仅还处于空白。国外有技术报道,且有中等生产规模的试验线。
现有的针刺成毡工艺,主要是以玻璃纤维和其他柔性有机纤维为原料,性能要求比较低,且没有任何的质量在线监控设备,质量均匀性无法保证,主要用于隔热或添加材料。而厚度均匀、面密度应在一定的克重范围内,产品力学性能优良的高质量碳毡,用上述的工艺就无法满足要求。因为碳纤维是脆性材料,易于导电,用上述普通的制毡工艺往往不能良好成毡,纤维容易在径向断裂影响质量,同时,机械本身无防爆或静电处理等装置,无法保证连续稳定地运行。
无论哪一种制毡方法,都是采用质量稳定的长纤维作为初始原料,将长纤维进行加工而得,因而,制毡的成本比较高,限制了使用和推广。低成本的性能达到要求的纤维制毡技术应市场的要求,迫在眉睫。
在利用梳理成网针刺工艺生产非织造布这个行业中,其产品质量控制一直是生产厂家和设备制造厂家共同研究的课题。由于其生产特点是纤维通过连续流动的形式完成产品的加工。因此,对生产线的口常工序控制,例如面密度、厚度、纤维喂入量及纤维层的均匀度是凭借生产线中各种仪器仪表所检测的工艺参数值,质量管理人员则根据这些大量的数值,对一些生产过程中的重点工序、关键工序进行质量控制。然而,质量管理人员往往是依靠专业知识和经验来判断这些情况是否受控,这种工作方式容易产生失误,从而产生误导。因此,需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生产过程中大量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计算,探索纤维毡料生产过程中质量问题之所在,提出解决措施,达到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目的。而利用回收纤维进行毡料生产时,由于原料非纯新料,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显得尤其重要,如果按纯新料的稳定参数进行套用生产极有可能出现成品稳定性和均匀性差的现象。
在众多控制参数中,尤其是产品面密度的控制一直制约着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面密度是指定厚度的物质单位面积的质量,既有纤网的重量同时也含盖了纤网均匀性的信息,因此有必要对其控制方法进行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回收纤维原料在线自动控制一体成毡技术,可有效控制回收纤维制毡过程中质量波动,生产过程不稳定的缺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回收纤维在线成毡方法,包含如下具体步骤:
(A)采用喂料机将回收纤维投入开松机中先进行粗开松,再进行细开松处理,完成二次开松操作;
(B)二道梳理工序是在一道梳理的基础之上,再进行一次梳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达索高新材料芜湖有限公司,未经艾达索高新材料芜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80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