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热收缩效应的复合滤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04878.0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99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宋晓梅;窦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珠海醋酸纤维有限公司;昆明醋酸纤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D3/06 | 分类号: | A24D3/06;A24D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22600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收缩 效应 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热收缩效应的复合滤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复合滤棒由热收缩性纤维丝束和基体复合而成,所述热收缩性纤维丝束沿轴向嵌入所述基体内,热收缩性纤维丝束在复合滤棒的横截面中呈现单点、多点或者区域集中分布,热收缩性纤维丝束在40℃‑200℃的温度区间发生热缩性,热收缩率为10‑70%,在加热卷烟应用时,热收缩性丝束随高温烟气通过表现热收缩性,复合滤棒两端形成局部中空文丘里结构。复合滤棒不但可以提供烟气混合空间,还具有混合烟气、支撑、过滤、降低烟气温度等多功能,而且其滤棒结构简单、制作简便、成本低,较现有复合滤棒的多段式加工工艺具有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热收缩效应的复合滤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国际市场上传统卷烟消费者的比例下降和日益严峻的控烟条令,国内外烟草企业加快对新型烟草制品的开发投入和市场推广,在日韩和欧美市场推出新型的卷烟产品-加热卷烟。其烟气产生原理是通过阴燃碳棒或者加热电子元件在温度低于500℃下加热烟草,使烟草不发生燃烧,但烟草成分仍能蒸馏与裂解,从而也释放出尼古丁和烟草特征香气,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与传统燃烧型卷烟相比,加热卷烟的烟气入口温度高可>60℃,烟雾量少,尼古丁传送量少,并且发烟制品需要一段支撑滤棒。目前,国际市场上主要有两种类型的滤棒结构,一种类型的滤棒的结构包括支撑元件、气溶胶冷却元件、过滤器区段和/或中空管。另一种具有多段复合式结构的复合滤棒,依次由实心过滤器、第一中空过滤器、第二中空过滤器和第三中空过滤器衔接,达到混合烟气、降低烟气温度、缩短烟雾响应时间等多重作用。上述两种类型的加热卷烟的滤棒由至少3段结构组成,需要不少于3种加工工艺进行生产、组装。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热收缩效应的复合滤棒。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复合滤棒的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具有热收缩效应的复合滤棒,所述复合滤棒由热收缩性纤维丝束和基体复合而成,所述热收缩性纤维丝束沿轴向嵌入所述基体内,在加热卷烟应用时,所述热收缩性纤维丝束随高温烟气通过表现热收缩性,所述复合滤棒两端形成局部中空文丘里结构。
所述复合滤棒中所述热收缩性纤维丝束重量占比为10%-80%,所述基体重量占比为20%-90%。
所述基体为常规烟用丝束,所述复合滤棒由所述热收缩性纤维丝束与所述常规烟用丝束同时开松引入成型机,添加增塑剂制备而成。
所述常规烟用丝束包括醋酸纤维素丝束、聚丙烯纤维丝束和聚乳酸纤维丝束的一种或上述几种复合丝束。
所述基体为中空型滤棒,所述复合滤棒将所述热缩性纤维丝束填充到所述中空型滤棒的腔体内,所述中空型滤棒包括常规丝束滤棒、纸质滤棒及空管滤棒。
所述热收缩性纤维丝束在所述复合滤棒的横截面中呈现单点、多点或者区域集中分布。
所述热收缩性纤维丝束为热缩性高分子材料,其形态为纤维态,是多根纤维组成的纤维聚集体,在40℃-200℃的温度区间发生热缩性,热收缩率为10-70%;
优选地,在50℃-180℃温变区间,所述热收缩性丝束的热收缩率为20%-70%。
所述热收缩性纤维丝束为未卷曲直丝,所述未卷曲直丝包括聚乳酸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聚尼龙纤维、聚丙烯纤维、高聚丙烯腈纤维、收缩聚酯纤维的一种或上述几种的复合纤维。
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述具有热收缩效应的复合滤棒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将一股或多股所述热收缩性纤维丝束与所述基体在成型机上一步成型,使所述热收缩性纤维丝束在复合滤棒横的截面中呈现单点、多点或者区域集中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珠海醋酸纤维有限公司;昆明醋酸纤维有限公司,未经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珠海醋酸纤维有限公司;昆明醋酸纤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48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