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H响应型流型调节剂及其制备、应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403759.3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21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发明(设计)人: | 石亚男;王旭东;郭保雨;柴金鹏;李蕾;王俊;李秀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9K8/035 | 分类号: | C09K8/035;C09K8/36;C09K8/28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侯华颂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h 响应 型流型 调节剂 及其 制备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pH响应型流型调节剂及其制备、应用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将聚乙烯亚胺100份加入到装有温度控制器,搅拌器和回流冷凝管的反应釜中,再加入乙醇50份,搅拌至完全溶解;将反应釜的温度调至10℃,缓慢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70份,搅拌1h后将温度升高至80℃,回流状态下继续反应10h,反应结束后旋转蒸发除去乙醇和未反应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得到的产品即为本发明提到的pH响应型流型调节剂。利用本发明提供的pH响应型流型调节剂制备的无土相高密度可逆转乳化钻井液,不含有土相,最高温度达到150℃,最高密度可达到2.5g/cm3。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钻井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pH响应型流型调节剂及其制备、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可逆转乳化钻井液技术是指在外界刺激下可实现钻井液在油包水型和水包油型之间相互转化的钻井液技术:钻井时,为油包水型钻井液,具有抑制性强、抗温能力高、井壁稳定效果好等优点;完井及后续作业时,可转化为水包油型钻井液,具有固井质量好、废弃物易处理等优点。
现有的可逆转乳化钻井液技术大部分是通过控制体系的酸碱性来达到控制钻井液在油包水和水包油乳化钻井液之间转化的目的:钻井阶段为油包水型钻井液,在完井阶段及其后续操作中,通过添加水溶性酸,可转化为水包油型钻井液;通过添加水溶性碱,又可以将钻井液重新转化为油包水型钻井液,从而实现钻井液的循环使用。
高密度可逆转乳化钻井液在转相过程中易出现加重剂沉降的现象,限制了该技术在高密度钻井液中的应用,此外,现有的可逆转乳化钻井液体系中大多存在有机土,不利于储层保护。
《国外油田工程》杂志2008年8月第8期刊登了一篇题为《适用于钻水平井的可逆转油包水钻井液研究》的资料,介绍了可逆转乳化钻井液,密度为1.2g/cm3,体系中含有2%的有机土。《精细石油化工进展》杂志2009年11月第10卷第11期刊登了一篇题为《可逆转油基钻井液体系配制及性能评价》的资料,介绍了一种可逆转乳化钻井液,最高密度达到1.5g/cm3,体系中含有2%的有机土。
中国发明专利ZL 201510807692.5公布了一种可逆转的合成基钻井液,最高密度达到1.5g/cm3。中国发明专利ZL 201611121485.5公布了一种可逆转乳化钻井液,密度最高达到1.8g/cm3。中国专利201811104237.9公布了一种高密度可逆转油包水/水包油钻井液,最高密度达到1.8g/cm3。中国专利201810862210.X公布了一种可逆乳化钻井液,最高密度达到1.7g/cm3。中国专利201810862221.8公布了一种高密度可逆转乳化钻井液,最高密度达到2.2g/c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未经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37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