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堵塞脱盐装置及脱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90228.5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4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周彤;郭宏山;赵磊;蒋广安;邓德刚;秦丽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1/72 | 分类号: | C02F1/72;C02F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堵塞 脱盐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堵塞脱盐装置和脱盐方法,该装置主要包括装置壳体和装置内构件,所述的内构件包括装置内侧的导向结构、与装置壳体同心的空心筒和位于空心筒上部的伞冒,在装置底部设缓冲区和气体分布器,缓冲区内设内筒;液体分布器设置于壳体两侧底端,废水对称进入到缓冲区内筒与壳体间的环系。该装置和方法特别是在用于高盐废水脱盐时,能够满足长周期稳定运转的需要,可以实现废水中盐的高效去除,解决了高盐废水脱盐难和易堵塞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盐废水脱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堵塞脱盐装置及脱盐方法。
背景技术
高盐废水是指总含盐质量分数至少1%的废水。某些工业行业,如石油开采、印染、造纸、制药和化工等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其盐含量一般在15%-25%左右,这种废水含有多种物质,主要包括盐、油、有机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等,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势必会对水体生物、生活饮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产生极大的危害。
目前,国内外对高盐废水的研究主要有生物法和物理化学方法等。生物法在处理高盐废水时表现出较高的有机物去除率,但高浓度的盐类物质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需控制进水盐含量。物理化学方法主要有蒸发法、电化学方法、离子交换法和膜分离技术等,但均存在投资大,运行费用高,且易造成再生废水的二次污染等问题,难以达到预期的净化效果。
CN105461134A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煤化工高盐废水资源化的工艺及其装置。通过纳滤分盐、双进双出多效蒸发及老化母液处理三个单元回收工业废水中的水、氯化钠和硫酸钠,可以回收不小于99%的水分及不小于90%的盐分。但工艺流程复杂,运行费用高。
CN104326615A公开了一种节能高盐废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该系统包括正渗透盐浓缩装置和多效蒸发器。该方法针对高盐废水的高渗透压特性,通过配制依数性更高的汲取液,利用溶液的依数性差异带来的渗透压差,使高盐废水得到高效浓缩的同时回收循环利用水资源,产生电能。但是该方法需要配制专门的汲取液,特别是浓缩出的盐仍然会存在堵塞设备的可能,不能长期稳定运行。
CN105110542A公开了工业高盐废水零排放分盐提纯方法,该方法先通过冷冻方法回收浓盐水中的硫酸钠,出水经蒸发器进一步提高盐水的浓度到25-30%,然后进入强制循环结晶器,当结晶器内的固含量达到30-35%时,开始用循环泵出料到旋液分离器中,实现固液初步分离,分离后的含有少量母液的结晶进入离心机,进行彻底固液分离,旋出去的母液直接到母液罐。但该方法也没有考虑冷冻回收的盐对设备的堵塞。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堵塞脱盐装置及脱盐方法。本发明装置和方法在用于高盐废水脱盐时,能够满足长周期稳定运转的需要,可以实现废水中盐的高效去除,解决了高盐废水脱盐难和易堵塞的问题。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堵塞脱盐装置,包括装置壳体和装置内构件,所述的内构件设置于壳体的上部空间,包括装置内侧的导向结构、与装置壳体同心的空心筒和位于空心筒上部的伞冒,所述空心筒上下两端全部开口,空心筒下部为一锥形扩散段,该扩散段的开口直径小于装置的内径;所述空心筒下端开口为导向口,与装置内壁构成的环状开口为装置内固体颗粒物的回流口,反应后的物料会夹带部分颗粒通过导向结构进入空心筒,固体颗粒经空心筒外侧回流至装置下部;装置壳体内装填固体颗粒作为晶核;在装置底部设缓冲区和气体分布器,缓冲区内设内筒,气体分布器布气孔位于内筒内部;液体分布器设置于壳体两侧,比内筒上沿在垂直方向上低,废水对称进入到缓冲区内筒和壳体之间的环系。
本发明中,所述的装置壳体为圆筒型等结构。所述缓冲区占装置体积的25%-40%,缓冲区温度较上部区域温度低1-15℃。所述内筒可以为直筒型或者喇叭型,设置在壳体内腔的下部,液体分布器比内筒上沿在垂直方向上低100-500mm,装置运行时,在缓冲区内形成内循环,避免底部空间盐的结晶及堵塞。
本发明中,所述内筒外径为壳体内径的60%-80%,优选67%-73%,所述内筒高度为壳体内腔高度的20%-60%,优选30%-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02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处理有色金属企业的一氧化碳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外骨骼的康复训练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