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堵塞脱盐装置及脱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90228.5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4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周彤;郭宏山;赵磊;蒋广安;邓德刚;秦丽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1/72 | 分类号: | C02F1/72;C02F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堵塞 脱盐 装置 方法 | ||
1.一种防堵塞脱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壳体和装置内构件,所述的内构件设置于壳体的上部空间,包括装置内侧的导向结构、与装置壳体同心的空心筒和位于空心筒上部的伞冒,所述空心筒上下两端全部开口,空心筒下部为一锥形扩散段,该扩散段的开口直径小于装置的内径;所述空心筒下端开口为导向口,与装置内壁构成的环状开口为装置内固体颗粒物的回流口,反应后的物料会夹带部分颗粒通过导向结构进入空心筒,固体颗粒经空心筒外侧回流至装置下部;装置壳体内装填固体颗粒作为晶核;在装置底部设缓冲区和气体分布器,缓冲区内设内筒,气体分布器布气孔位于内筒内部;液体分布器设置于壳体两侧,比内筒上沿在垂直方向上低,废水对称进入到缓冲区内筒和壳体之间的环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区占装置体积的25%-40%,缓冲区温度较上部区域温度低1-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筒为直筒型或者喇叭型,设置在壳体内腔下部,液体分布器比内筒上沿在垂直方向上低100-500mm,装置运行时,在缓冲区内形成内循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脱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外径为壳体内径的60%-80%,优选67%-73%,所述内筒高度为壳体内腔高度的20%-60%,优选30%-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体分布器选用能使液体喷射进入装置的结构,采用喷嘴式或射流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冒与空心筒同轴,锥角为30-150°,优选60-120°;伞冒的高度为壳体内腔高度的5%-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筒直筒段的外径为壳体内径的60%-80%,优选67%-73%,直筒段高度为壳体内腔高度的10%-3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筒锥形扩散段的最大外径为壳体内径的75-90%,高度为壳体内腔高度的3%-1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结构环绕壳体内壁而设置在壳体内腔的上部,导向结构沿壳体中心轴线的纵截面为梯形,所述梯形的覆盖角α和摩擦角β为锐角,优选5-70°。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脱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包绕壳体内腔而形成上下开口的通道为导向口,导向口内径为壳体内径的60%-80%,导向口高度为壳体内腔高度的5%-15%。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腔高度与内径之比为7-17,优选10-14。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设固体颗粒在线加排系统,定期加入和排出装置内的固体颗粒。
13.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脱盐装置处理高盐废水的脱盐方法,其特征在于:高盐废水由装置下部两个对称的液体分布器进入到缓冲区内筒和壳体之间的环系,运行时在缓冲区内形成内循环,气体经底部气体分布器进入缓冲区,在气、液作用下固体颗粒呈流动状态,并在一定温度、压力下进行反应,在缓冲区反应后温度升高1-15℃,进入上部区域,使高盐废水中的盐沉积到固体颗粒上,随着反应的进行,沉积盐的固体颗粒向下移动至固体颗粒排出口,反应后物料经气固两相分离后,固相返回装置中,气相排出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盐废水中TDS不高于20wt%,优选5-20wt%,所述高盐废水中COD大于20000mg/L,优选20000-40000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022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处理有色金属企业的一氧化碳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外骨骼的康复训练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