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转向系统机油冷却器支架及其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85632.3 | 申请日: | 2019-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8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福乐华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1/00 | 分类号: | B60R11/00;B21D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转向 系统 机油 冷却器 支架 及其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转向系统机油冷却器支架及其生产工艺,所述支架本体包括外挡板和内挡板,所述外挡板与内挡板一体连接,所述外挡板与内挡板垂直设置,所述外挡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内挡板两侧设有侧板,所述侧板与内挡板一体成型,所述内挡板上贯穿有管子安装孔,所述内挡板的上挡板设有加强筋,工艺先经过落料冲孔‑侧板翻折‑内外挡板翻折‑折边成型‑整理工序制备而成。本发明通过该工艺制备的加油插件,更加节省材料,加工更加方便,降低企业的加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装备制造领域,适用于汽车转向系统机油冷却器方案,具体为一种汽车转向系统机油冷却器支架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车型在安装油冷器支架时,将油冷器支架放在指定位置。油冷器安装在前防撞梁连接板时,先将油冷器支架固定到前防撞梁连接板上,再将油冷器固定到油冷器支架上,由于安装空间较小,加上油冷器支架的安装面,使的油冷器支架在安装过程会上下晃动,需要外力支撑,整个安装过程较为复杂、费力,安装后使用过程中支架安装不牢固导致各连接部位松动,从而影响使用;且容易磨损油冷器上的橡胶支柱,降低安装精度。目前,国内汽车转向系统机油冷却器支架形状结构复杂,耐腐蚀性能差,一旦出现问题维护非常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转向系统机油冷却器支架及其生产工艺,通过该工艺制备的加油插件,更加节省材料,加工更加方便,降低企业的加工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转向系统机油冷却器支架,所述支架本体包括外挡板和内挡板,所述外挡板与内挡板一体连接,所述外挡板与内挡板垂直设置,所述外挡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内挡板两侧设有侧板,所述侧板与内挡板一体成型,所述内挡板上贯穿有管子安装孔,所述内挡板的上挡板设有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管子安装孔设有两个。
优选的,所述支架本体采用3003AL-Mn合金材料。
优选的,所述支架本体采用3mm厚度。
一种汽车转向系统机油冷却器支架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 落料冲孔:在压力机中,将3003AL-Mn合金片料放入落料冲孔模中制备基板,所述基板为不规则图形,基板上的安装部分设有3个安装孔;
步骤2. 侧板翻折:以产品外形定位,用压力机将基板采用90°成型模对定位部分翻折,翻边高度为7mm,凹模圆角半径为12mm,侧面一次成形,并保证侧板成形高度一致;
步骤3. 内外挡板翻折:以翻折好侧边的产品外形定位,用压力机采用90°成型模,翻折长度为40mm,内环圆角半径为3mm,并保证两挡板之间无缝隙,误差控制在±0.1mm内;
步骤4. 折边成型:压力机中采用折边成型模对基板进行加工,得到安装支架,通过折边成型模先对基板端部固定部分进行冲压,冲压位置低于基板的基准面,冲压位置中间设有加强筋;
步骤5表面处理:以功率为1KW的激光器,将样品置于光斑中心下方的10mm位置,进行快速循环扫描处理3-5次,使其硬度由HB80提升至HB270,是表面得到强化,同时在高能激光作用下,零件表面急冷急热,表面形成20-30μm的Al-Mn纳米晶粒层,细化晶粒控制在100-300nm范围内,同时高能束使表面快速氧化,形成连续致密的超细晶粒Al2O3氧化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汽车转向系统机油冷却器支架及其生产工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采用本发明的汽车转向系统机油冷却器支架及其生产工艺,采用3003AL-Mn合金制备而成,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并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保证对机油冷却器及机油管路的固定支撑,强度高,耐腐蚀性能强,拆卸维护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福乐华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南通福乐华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56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