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汽车注塑内饰的改性SEB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84849.2 | 申请日: | 2019-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7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周海;李飞;刘云轩;宋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会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3/02 | 分类号: | C08L53/02;C08K13/02;C08K3/26;C08K5/098;C08K5/12;C08F8/10;C08F8/00;C08F8/04;C08F297/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程笃庆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注塑 改性 sebs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注塑内饰的改性SEB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50~80份、增塑剂20~25份、水滑石3~8份、乙酰化SEBS 2~5份、羟基化SEBS 5~10份、抗氧剂0.4~0.8份、耐候剂0.3~0.6份、润滑剂0.5~1份、助剂0~3份。本发明的材料达因指数可达46N/m、撕裂强度可达36kN/m,拉伸强度可达13Mpa,断裂延伸率>500%,表明本材料的表面达因指数高,同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材料的综合性能实现了良好平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注塑内饰的改性SEB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分子材料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高分子材料已经成为工业化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类新型材料。作为橡胶与塑料中间材料出现的热塑性弹性体(TPE)。在热塑性弹性体众多类别中,苯乙烯类三嵌段共聚物中的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EBS)热塑性弹性体近年来因具有优异的使用效能和极具应用价值而倍受人们的关注。此外,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材料回收成为材料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全球废弃的PVC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问题,国内外限制使用PVC呼声也越来越强烈,这也加快了SEBS消费快速增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汽车的概念已非代步工具这么简单。除了需要拥有超高的性能之外,还要求与人体具有更高的亲和性,那么,如何满足使用者对汽车舒适性和环保性的要求?除了非凡的整体结构设计之外,汽车内外饰材料的发展和升级突破也是关键。汽车内饰表皮材料作为汽车重要的一部分,面临当下汽车快节奏、工艺窗口宽、舒适性、环保性及低VOC等的不断创新发展和需求的挑战。此外,车企在汽车内饰不断进行创新和技术升级。消费者对嗅觉、触觉、听觉和视觉等感官元素的关注,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SEBS等新材料材料的应用,车内软质化的流行趋势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热点话题。
中国发明专利CN 103756237B公布了一种改性SEBS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其中介绍了采用采用铬酸锑/二氧化钛纳米材料改性SEBS,提高了材料的结晶性能,从而提高材料的物理性能,另外利用晶型的改变改性SEBS合金的光催化活性的提高,材料的抗老化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该复合材料没有提到基体SEBS和无机材料的界面结合解决,同时无机物的增加会影响材料的流动性,导致复合材料在成型较大制件存在困难,难以匹配目前汽车内饰IP和门板等大制件的注塑成型需求和市场趋势。
中国发明专利CN 101781391B公布了一种可控改性SEBS橡胶的制备方法,通过设计不同氯甲基化程度的SEBS作为引发剂,合成反应获得接枝密度、分子量以及分布皆可控的极性SEBS;该专利主要在合成SEBS的极性方面,对于SEBS的流动性及成型方式、SEBS复合改性等方面未有涉及。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汽车注塑内饰的改性SEB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汽车注塑内饰的改性SE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
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50~80份、增塑剂20~25份、水滑石3~8份、乙酰化SEBS 2~5份、羟基化SEBS 5~10份、抗氧剂0.4~0.8份、耐候剂0.3~0.6份、润滑剂0.5~1份、助剂0~3份。
优选地,所述乙酰化SEBS为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和乙酰氯进行乙酰化反应生成的含有苯乙酮基团的产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会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会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48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