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矢量粒子滤波的多源融合定位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82663.3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1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邓中亮;刘雯;李晶;王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21/00 | 分类号: | G01C21/00;G01C2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马敬;李欣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矢量 粒子 滤波 融合 定位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矢量粒子滤波的多源融合定位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物体本次移动后的观测位置,并基于观测位置生成目标物体本次移动后的观测粒子;获取目标物体本次移动的观测步长和观测方向;基于目标物体本次移动的观测步长和观测方向,对目标物体本次移动前的目标粒子进行更新,得到更新粒子;确定观测粒子所处区域与更新粒子所处区域的重叠区域;当重叠区域中的粒子数目大于预设阈值时,将重叠区域内的所有粒子确定为目标物体本次移动后的第一目标粒子;基于目标物体本次移动后的第一目标粒子的位置,计算目标物体本次移动后的位置。将粒子方向引入到粒子更新过程中,能够提高基于粒子滤波的定位结果精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定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矢量粒子滤波的多源融合定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室内定位技术作为一个研究热点,一直被广泛关注。目前室内定位的主要技术包括:基于蓝牙,红外线,超声波等无线定位技术,以及行人航位推算(Pedestriandeadreckoning,PDR),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等。这些技术广泛应用于办公室、家庭以及商场等场景的室内定位。但是在室内多遮挡、强干扰、非视距等恶劣环境下,往往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信息丢失、出错等现象,导致只依赖单一的定位技术无法实现高精度的定位。因此研究多源信号融合定位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多源信号融合定位技术即综合多种定位技术来进行定位。然而在室内复杂环境下,各类传感器的数据观测误差导致了室内多传感器融合定位系统的待融合信息是非完备的,这给多源融合定位算法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目前,针对这种非完备信息融合算法的研究主要是采用滤波算法进行处理,例如卡尔曼滤波和粒子滤波。
然而,传统的粒子滤波算法在更新粒子的过程中考虑的因素较少,影响更新粒子对于目标真实位置的跟踪精度,导致基于更新粒子计算的最终定位结果也存在较大误差,即定位精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矢量粒子滤波的多源融合定位方法及装置,以实现提高定位精度。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矢量粒子滤波的多源融合定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物体本次移动后的观测位置,并基于所述观测位置生成所述目标物体本次移动后的观测粒子;
获取所述目标物体本次移动的观测步长和观测方向;
基于所述目标物体本次移动的观测步长和观测方向,对所述目标物体本次移动前的目标粒子进行更新,得到更新粒子;
确定所述观测粒子所处区域与所述更新粒子所处区域的重叠区域;
当所述重叠区域中的粒子数目大于预设阈值时,将所述重叠区域内的所有粒子确定为所述目标物体本次移动后的第一目标粒子;
基于所述目标物体本次移动后的第一目标粒子的位置,计算所述目标物体本次移动后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观测粒子所处区域与所述更新粒子所处区域不存在重叠区域,或所述观测粒子所处区域与所述更新粒子所处区域的重叠区域中的粒子数目不大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将所述更新粒子确定为所述目标物体本次移动后的第二目标粒子;
基于所述目标物体本次移动后的第二目标粒子的位置与所述目标物体本次移动后的观测位置的距离,确定每个第二目标粒子的权重;
基于所述第二目标粒子的位置和权重,计算所述目标物体本次移动后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目标物体本次移动的观测步长和观测方向,对所述目标物体本次移动前的目标粒子进行更新,得到更新粒子的步骤,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26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