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具有防误扫功能的扫码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77652.6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4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杨龙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龙兵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H05K7/20;G06F16/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41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区块 具有 防误扫 功能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具有防误扫功能的扫码设备,包括主体、把手、玻璃板和扫码装置,所述主体上设有防误扫机构,所述防误扫机构包括压板、固定盒、移动板、连接组件、第一轴承、转轴、盖板、除尘组件、两个连杆和两个第一弹簧,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滤网、封板、支架、气筒、活塞、支杆、第二弹簧、连管和两个传动组件,该基于区块链的具有防误扫功能的扫码设备,采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数据存储,使得数据安全程度高,并且,通过防误扫机构,在无需扫码时,通过盖板遮挡玻璃板,从而减小了误扫的几率,提高了扫码的可靠性,通过散热机构,实现了对主体内部散热的功能,避免主体内温度过高而影响其正常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具有防误扫功能的扫码设备。
背景技术
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
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安全程度较高,应用也非常广泛,其中就包括扫码设备。
现有技术的扫码设备一般都是采用传统的数据加密方式,很容易造成数据丢失,并且,现有技术的扫码设备在进行扫码工作时,主体内部的温度会升高,若不及时散热,容易导致主体内部的电子元件损坏而无法正常工作,降低了现有技术的扫码设备的实用性,不仅如此,现有技术的扫码设备的扫码装置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导致在无需扫码时识别其他的条形码,从而增加了误扫的几率,降低了扫码的准确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具有防误扫功能的扫码设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具有防误扫功能的扫码设备,包括主体、把手、玻璃板和扫码装置,所述主体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玻璃板匹配,所述玻璃板与开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扫码装置设置在主体的内部,所述扫码装置与玻璃板正对设置,所述把手固定在主体的下方,所述主体内设有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电连接,所述存储器接受区块链节点写入的区块链数据,并对区块链数据进行存储;
所述主体上设有防误扫机构,所述防误扫机构包括压板、固定盒、移动板、连接组件、第一轴承、转轴、盖板、除尘组件、两个连杆和两个第一弹簧,所述固定盒固定在主体的下方,所述固定盒的远离把手的一侧设有两个小孔,所述小孔与连杆一一对应,两个连杆的一端分别与压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穿过小孔设置在固定盒的内部,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与固定盒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盒的靠近小孔的一侧的内壁和移动板的靠近小孔的一侧连接,所述连接组件设置在主体的靠近开口的一侧的内壁上,所述主体的靠近开口的一侧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轴承固定在主体的靠近通孔的一侧的内壁上,所述转轴的一端与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与压板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穿过通孔设置在主体的外部,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盖板固定连接,所述盖板抵靠在主体的靠近开口的一侧,所述除尘组件设置在主体的内部;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滤网、封板、支架、气筒、活塞、支杆、第二弹簧、连管和两个传动组件,所述气筒固定在主体的内部,所述主体的远离开口的一侧设有散热口,所述滤网与散热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封板的一侧抵靠在主体的靠近滤网的一侧的内壁上,所述支架的形状为U形,所述支架的两端分别与封板的另一侧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塞设置在气筒的内部,所述活塞与气筒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气筒的远离滤网的一侧设有圆孔,所述支杆的一端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支杆的另一端穿过圆孔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气筒的靠近圆孔的一侧的内壁和活塞连接,所述气筒通过连管与固定盒连通,两个传动组件分别设置在气筒的上方和下方,所述传动组件与支架连接,所述传动组件与除尘组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龙兵,未经杨龙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76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硅片清洗用换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GIS的灾害评价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