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性碳纤维高温碳化炉及其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76650.5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4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天富环保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9/00 | 分类号: | F27D19/00;D01F9/12;D01F9/32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安曼 |
地址: | 234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 碳纤维 高温 碳化 及其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性碳纤维高温碳化炉及其控制系统,属于碳纤维技术领域,包括底座以及安装在底座顶部的炉体,炉体的内部设有炉胆,炉胆的内部安装有炉架,炉体的下方设有多个支撑板,底座的顶部设有多个与支撑板滑动连接的隔热砖,隔热砖的两端均安装有用以对支撑板定位的定位板,隔热砖的内部设有电炉丝。本发明通过设有蒸汽管和第三喷头,蒸汽管能够对出料口进行进行隔绝氧气的作用,防止氧气进入导致碳纤维毛毡自然;同时设有第三喷头能够对碳纤维表面喷洒水滴和氮气保证炉胆内处于真空状态,避免碳纤维的质量受到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化炉及其控制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活性碳纤维高温碳化炉及其控制系统,属于碳纤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将预氧化丝或酚醛原丝碳化的装置,以连续化炉为主,间歇炉即为预氧化炉,靠提高温度进行。高温碳化是在1000~1800℃的温度下转化成具有乱层结构的碳纤维,炉膛是高温碳化炉的关键部件,炉膛要求能承受长期1800℃高温,并有气密性,微压下不得有氧气进入炉膛内,高温碳化的一般过程是抽真空到1pa后充入氮气连续转换三次,后快速升温到800℃、1000℃、1200℃、1400℃、1600℃后分别保温1小时,后停留在1600-1800℃5小时以上,得到碳纤维,现有的高温碳化炉存在的问题有:炉膛内部受热不均,导致碳纤维碳化不均匀,另外排气效果较差,导致产生的废气出现结焦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活性碳纤维高温碳化炉及其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活性碳纤维高温碳化炉,包括底座以及安装在所述底座顶部的炉体,所述炉体的内部设有炉胆,所述炉胆的内部安装有炉架,所述炉体的下方设有多个支撑板,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多个与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的隔热砖,所述隔热砖的两端均安装有用以对所述支撑板定位的定位板,所述隔热砖的内部设有电炉丝,所述炉架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第三喷头,所述炉胆的内部设有气压检测器,所述炉体的顶部通过焦油废气输送管连接有循环引风机箱,所述循环引风机箱的内部设有引风机,所述引风机靠近所述焦油废气输送管的一侧设有防水透气层,所述引风机的上方设有输气管。
优选的,所述炉体的一端通过导线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包括多个显示器以及安装在所述显示器下方的多个按钮。
优选的,所述炉体的另一端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下方设有蒸汽管,所述蒸汽管为H状蒸汽管,所述蒸汽管包括输气管以及安装在所述输气管两端的第一喷头,所述第三喷头与所述输气管联通。
优选的,所述炉架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下方通过多个第三支撑架连接有多个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上均开设有透气孔,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下交错安装。
优选的,所述炉体的顶部包裹有第一保温棉,所述炉体的底部包裹有第二保温棉。
优选的,所述炉胆内部设有10个温区,上一区温度为600~1200℃,上二区温度为632~1139℃,上三区温度为636~1142℃,上四区温度为636~1142℃,上五区温度为640~1146℃,下一区温度为619~1130℃,下二区温度为610~1128℃,下二区温度为618~1130℃,下三区温度为630~1145℃,下四区温度为600~1130℃,下五区温度为630~1131℃。
优选的,所述焦油废气输送管的底部设有用以收集焦油的焦油箱。
优选的,所述炉胆的内部设有多个温度传感器。
一种活性碳纤维高温碳化炉及其控制系统,所述控制面板用以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气压检测器的检测信号,并控制所述电炉丝;
所述蒸汽管用以喷射水蒸气、氮气或水滴中的两种或三种;
所述引风机用以抽走所述炉胆内部的废气和焦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天富环保科技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天富环保科技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66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硫酸丙烯酯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耳板自动焊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