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向高压大流量注浆泵与操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74042.0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31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兴和;陈骁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
主分类号: | F04B15/02 | 分类号: | F04B15/02;F04B9/129 |
代理公司: | 镇江京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107 | 代理人: | 傅嵘 |
地址: | 21202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高压 流量 注浆泵 操作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浆液灌注到地下土层等介质中的注浆设备,一种双向高压大流量注浆泵,现有的注浆泵吸排浆采用气缸杆或油缸杆推动一个或平行推动多个柱塞或活塞,实现注浆,而实际注浆过程中,初始注浆所需压力低,流量大,终了注浆所需压力大,流量小,现有结构无法完全兼顾。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现有气缸或油缸结构参数不变的前提下,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注浆流量更大,压力更高的双向高压大流量注浆泵。通过采用双向并联多缸结构,更好地解决了低压大流量和高压小流量这个问题,在输入功率不变的情况下,更加有效地扩大了流量范围和压力范围,大大地提高了注浆效率和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浆液灌注到地下土层等介质中的注浆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双向高压大流量注浆泵。
背景技术
现有的注浆泵吸排浆采用固定的单缸径结构或左右单缸结构,也有采用多缸结构的装置,但一般采用固定连接,即气缸杆与浆液缸柱塞是刚性连接,也有采用一边大、一边小的高压大流量结构,如单向高压单向大流量注浆泵,即由气缸杆或油缸杆推动一个或平行推动多个柱塞或活塞,实现注浆,该结构的缺点是当往复次数一定时,排浆量恒定,而实际注浆过程中,初始注浆所需压力低,流量大,终了注浆所需压力大,流量小,现有结构虽然有了高压大流量注浆泵,但高压状态时,大的浆液缸还在运动,吸排浆任然在进行,只不过是针对浆液池吸排浆,加上大柱塞与大浆液缸的摩擦,无功功耗很大,单向高压单向大流量注浆泵虽然降低了无功功耗,但其高压小流量和低压大流量时只有单向起作用,其高压和低压时的流量也不够大,低压注浆时只有单向能达到额定载荷,另外一个方向是大马拉小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现有气缸或油缸结构参数不变的前提下,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注浆流量更大、压力更高、无功功耗很小、额定载荷工作时间更长的双向高压大流量注浆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双向高压大流量注浆泵,包括机架,与机架连接的气缸,气缸内部有活塞,与活塞连接的活塞杆;气缸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安装有活塞往复启闭装置,左侧的活塞往复启闭装置由左换向阀、左冲击环和左止通阀组成,左换向阀与气缸的左侧连接,左冲击环安装在气缸的左侧内壁,左换向阀的气路或油路的进口或出口上安装有左止通阀;右侧的活塞往复启闭装置由右换向阀、右冲击环和右止通阀组成,右换向阀与气缸的右侧连接,右冲击环安装在气缸的右侧内壁,右换向阀的气路或油路的进口或出口上安装有右止通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气缸的左右两边分别安装有三组浆液缸装置,相对于气缸左右对称;现以右边三组浆液缸装置为例加以说明,三组浆液缸装置分别为:上浆液缸装置、中浆液缸装置、下浆液缸装置,上浆液缸装置与下浆液缸装置的结构与尺寸规格相同,相对于中浆液缸装置上下对称;
上浆液缸装置主要由上吸浆阀、上排浆阀、上浆液缸和上柱塞组成,上吸浆阀位于上浆液缸的右下方,上排浆阀位于上浆液缸的右上方,上浆液缸里有上柱塞,上浆液缸与机架连接,上柱塞的左端与三柱塞开合装置的右端连接;
中浆液缸装置主要由中吸浆阀、中排浆阀、中浆液缸和中柱塞组成,中吸浆阀位于中浆液缸的右下方,中排浆阀位于中浆液缸的右上方,中浆液缸里有中柱塞,中浆液缸与机架连接,中柱塞的左端与活塞杆右端连接;
下浆液缸装置主要由下吸浆阀、下排浆阀、下浆液缸和下柱塞组成,下吸浆阀位于下浆液缸的右下方,下排浆阀位于下浆液缸的右上方,下浆液缸里有下柱塞,下浆液缸与机架连接,下柱塞的左端与三柱塞开合装置的右端连接;
上吸浆阀与上浆液缸之间有管路与下吸浆阀和下浆液缸之间的管路相通,管路上安装有右溢流阀,气缸的左边对称位置安装有左溢流阀;
三柱塞开合装置的左端与活塞杆右端外伸端的中间部分固接,三柱塞开合装置的上下各安装有一套结构相同的开合夹紧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未经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40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