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湿法锂电池隔膜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回收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73785.6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4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李腾;刘伯轩;董浩宇;崔荣利;张富成;庞景森;白耀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材锂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B01D53/00;B01D29/01;C07C17/38;C07C17/389;C07C19/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500 山东省枣***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湿法 锂电池 隔膜 生产过程 中的 废气 回收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湿法锂电池隔膜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回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废气与空气首先混风、初过滤、预冷、活性炭过滤;2)废气经过吸附箱内的活性碳纤维分别进行一级吸附和二级吸附,二级吸附后剩余气体达标排放;3)吸附后达到饱和状态的活性炭纤维滤芯通过蒸汽进行脱附;4)脱附后的气体进入冷凝器冷凝,冷凝后液体进入分层槽;5)分层槽内二氯甲烷层进入二氯甲烷回收罐,水层进入曝气槽处理,曝气后含有微量二氯甲烷气体进入混风箱重新回收处理;本发明整个回收工艺废气排放浓度小于14ppm,满足排放要求,二氯甲烷回收效率大于99.9%,回收二氯甲烷纯度大于99.95%,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湿法锂电池隔膜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湿法锂电池隔膜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回收工艺。
背景技术
湿法锂电池隔膜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上料、挤出、铸片、双拉、萃取、干燥、横拉、收卷、检验。在生产过程中,白油作为成孔剂均匀分布在分子链中。其中萃取工序就是萃取剂把白油萃取掉,实现隔膜中白油的分离,隔膜形成致密均匀微孔结构。由于二氯甲烷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不易燃烧性,其作为萃取剂已普遍应用在湿法锂电池隔膜生产工艺中。由于二氯甲烷沸点较低,干燥过程中温度较高,隔膜表面二氯甲烷挥发,会产生大量二氯甲烷气体,如果直接排放会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同时也会增加生产成本。对于二氯甲烷气体回收现有的技术主要有碳纤维吸附和低温冷凝回收。由于低温回收工艺简单,但是回收效率低、纯度低。。活性炭纤维吸附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回收技术,但对于高浓度气体回收处理后,不能满足排放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湿法生产锂电池隔膜产生废气回收工艺。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湿法生产锂电池隔膜产生废气回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预处理:将含有二氯甲烷的废气与空气混合依次经过初过滤、冷却、活性炭吸附;
B)吸附:经过步骤1处理后的气体排入吸附箱,箱体内滤芯进行二级吸附,吸附后剩余废气排放浓度小于14ppm;
C)脱附:向吸附箱通入水蒸气进行脱附,将二氯甲烷进行解吸;
D)冷凝:解吸后的二氯甲烷气体和水蒸气进行二级冷凝;
E)分离回收:冷凝后的液相二氯甲烷和冷凝水进入分层槽,水层进入曝气槽,二氯甲烷进入二氯甲烷回收罐,最终得到回收的二氯甲烷纯度大于99.95%,回收效率大于99.9%;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A中废气中二氯甲烷浓度30000~45000ppm,废气温度45~65℃,废气风量15000~22000m³/h;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A中二氯甲烷废气与空气混合,其中空气风量5000~9000m³/h;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A中初过滤滤芯为聚酯无纺布,过滤等级G1-G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A中冷却温度35-5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A中活性炭粒径分布3.5-7.5mm,堆积密度400-550kg/m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B中一级吸附时间6-9min,二级吸附时间2-6min;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附箱设置三个,每个箱体通过阀门进行切换,吸附滤芯为活性炭纤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C中脱附气为饱和蒸汽,温度120~140℃,压力0.2~0.6MPa,脱附时间3-6min;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D中第一级冷凝温度30~40℃,第二级冷凝温度6~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材锂膜有限公司,未经中材锂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37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