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全域交通态势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73330.4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55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金峻臣;王辉;夏钰;戎丁丁;费亚英;李瑶;庞钰琪;陈乾;郭海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银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6 | 代理人: | 张慧英 |
地址: | 31001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全域 交通 态势 分析 方法 | ||
1.一种城市全域交通态势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获取区域交通态势的交通参数,计算各级指标;
(1.1)计算三级指标,所述的三级指标包括交通负荷度、停车比例、排队长度、延误指数、流量与绿灯时长比值、可达率、流量与绿灯时长比值、相位差与行程时间比值;
(1.2)基于三级指标计算二级指标,所述的二级指标包括子区路口综合指标、子区边界路口综合指标、子区协调综合指标,其中,子区路口综合指标对应的是子区内全部路口、路段的三级指标:排队长度、延误指数、交通负荷、停车比例、流量与绿灯时长比值;子区边界路口综合指标对应的是子区边界路口、路段的三级指标:排队长度、延误指数、交通负荷、停车比例、流量与绿灯时长比值;子区协调综合指标对应的是子区内协调路段的三级指标:流量与绿灯时长比值、相位差与行程时间比值、可达率;
二级指标:
其中,三级指标:X1、X2、…、Xnum,num为三级指标个数,最终权重值
(1.3)基于二级指标构建一级指标;
(2)构建指标异常识别预测模型,进行指标异常识别;具体如下:
(2.1)采集历史交通数据作为训练集,标记训练集各时段交通状态:常态异常、非常态异常、无异常;以训练集的三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别作为输入,以对应的路口/路段、子区常态异常和非常态异常作为输出,进行三组神经网络训练;
(2.2)基于神经网络构建指标异常识别预测模型,并进行指标异常识别;
(3)确定区域异常时段及类型,对于异常时段进行进一步的子区分析,寻找该时段的异常子区,对于异常子区再进行其中异常路口及异常协调的判别,对常态异常和非常态异常两种异常进行定位,通过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逐层向上综合描述交通态势,逐层向下分析交通问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全域交通态势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级指标包括交通负荷度、停车比例、排队长度、延误指数、流量与绿灯时长比值、可达率、流量与绿灯时长比值、相位差与行程时间比值;具体如下:
(a)交通负荷度:交通负荷度Loadi为路段i实际交通量Vi与路段通行能力Ci的比值,如下式所示:
Loadi=Vi/Ci
(b)停车比例:停车比例为停车车辆数与车辆总数的比值;通过路段i的平均车辆速度和不停车车辆平均速度计算获得:
其中计算方法为:设路段上不停车车辆数为xi辆,停车车辆数为yi辆,则路段的平均车速为路段上所有车辆的速度和与车辆总数(xi+yi)的比值,路段上所有车辆的速度和为,
现已知路段的平均速度和不停车平均速度,则路段停车比例为
(c)排队长度:排队长度指绿灯开始前的最长排队长度;用一个周期内上游路口进入该路段的车流量Viin与该路段此周期内驶离车流量的Viout的差值得到最大排队车辆数,排队长度为最大排队车辆数除以车道数量lanei,如下式所示:
(d)延误指数:延误指数为自由流速度与平均车速的比值:
(e)流量与绿灯时长比值:流量与绿灯时长比值反映流量vi与对应相位绿灯时长gi的匹配情况:
(f)可达率:可达率为设计带宽bi与协调相位绿灯时长gi的比值:
(g)流量与绿灯时长比值:协调路段流量vi与对应协调相位绿灯时长gi的比值:
(h)相位差与行程时间比值:相位差Oi与协调路段行程时间的比值反映协调相位差与行程时间的匹配情况;行程时间的计算方法为协调路段长度与平均速度的比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银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银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333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