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的锥体束征的检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69075.6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0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向军;俞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A61B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徐迅;王正君 |
地址: | 20004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锥体束 检查 方法 | ||
1.一种工具在用于制备“陈氏”锥体束征检查工具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包括:
(a)一段手柄,长度为13-30厘米,优选地,长度为17-22厘米;
(b)手柄末端有两个同时与皮肤接触的压力结构,压力点与皮肤接触面的直径为0.2-1厘米;优选地,直径为0.3-0.6厘米;以及任选地,
(c)手柄末端两个压力结构之间的距离的固定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两个压力结构之间的距离固定后,所述两个压力结构分别与被检查对象的足外缘的腹侧和背侧贴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后的两个压力结构之间的距离为1-5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末端与手柄存在一定偏折角度,所述偏折角度为10-90度,优选地,偏折角度为15-75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各结构可以拆装、组合、伸缩、和/或折叠。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工具在判断“陈氏”锥体束征的用法,其步骤如下:
(1)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手柄末端的两个的压力结构同时与皮肤接触,压力结构分别与受检者的一足的足外缘的足背侧和足底侧贴合,接触点与足外缘边界的垂直距离为0.5-1.5厘米,优选地,0.8-1.2厘米;
(2)调节并固定两个的压力结构间的距离,使压力结构与足部皮肤轻轻夹拢并存在合适压力;
(3)迅速拖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使其自后向前划动足外缘和足底。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之前还包括用于加强检测的步骤(3’):
(3’)轻压住所述的一足除大足趾以外的四趾,固定并适当向足底施压。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陈氏”锥体束征的判断方法的步骤为:
(I)受检者以卧位或坐位姿势,暴露一侧足部;
(II)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法对所述的足部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工具;
(III)迅速拖动所述的工具,使其自后向前划动足外缘和足底,观察此时或其后1-3秒时间内所述的足部的大足趾的运动;
(IV)若所述大足趾呈背屈运动,即为“陈氏”锥体束征阳性;若所述大足趾未见背屈运动,则配合加强检测的步骤(3’)轻压住所述的一足除大足趾以外的四趾,并适当固定,然后再次迅速拖动所述的工具,使其自后向前划动足外缘和足底,观察此时或其后1-3秒时间内所述的足部的大足趾的运动,若所述大足趾呈背屈运动,即为“陈氏”锥体束征阳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重复5次,其中“陈氏”锥体束征阳性症状出现3次及以上,及为锥体束征阳性。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陈氏”锥体束征阳性的临床意义提示锥体束受损,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907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