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包加热系统、充电箱、换电站及储能站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68425.7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4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平;陆文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5 | 分类号: | 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556;H01M10/6563;H01M10/6568;B60L53/30;B60L53/8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叶静莹 |
地址: | 201307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加热 系统 充电 电站 储能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加热系统、充电箱、换电站及储能站。该电池包加热系统用于对换电站或储能站内充电过程中的电池包加热,电池包加热系统包括:流体循环单元,流体循环单元与电池包相对应设置,用于与电池包进行热交换;流体供应单元,流体供应单元与流体循环单元相连通,用于为流体循环单元提供流体;以及加热单元,加热单元设于流体循环单元和流体供应单元之间,用于加热流经加热单元的流体。该电池包加热系统利用流体供应单元提供的流体在流体循环单元中循环流动,与电池包进行热交换,即加热电池包使电池包的温度维持在适宜范围内,从而保证电池包的性能处于最佳状态。该充电箱、换电站和储能站具有相同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换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包加热系统、充电箱、换电站及储能站。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尾气的排放仍然是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因素,为了治理汽车尾气,人们研制出了天然汽车、氢燃料汽车、太阳能汽车和电动汽车以替代燃油型汽车。而其中最具有应用前景的是电动汽车。目前的电动汽车主要包括直充式和快换式两种。
由于受充电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目前很多新能源电动汽车逐步采用快换式(即、快速更换电池的模式)进行能源补给。
换电站是一种为快换式的电动汽车进行电池更换的场所,由电动汽车上换下的亏电电池需要在换电站或储能站内进行充电,将电池包放置在站内的充电架上进行充电。为了使电池包的性能维持在最佳状态,需要使电池包的温度维持在适宜范围内,一般为10-30摄氏度。电池包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将导致电池包的性能下降。
影响电池包温度的因素有:环境温度和电池包自身在充电过程中因发热而导致的温度升高。如果环境温度较低,即便电池包自身发热其温度可能仍会低于10摄氏度,不利于维持电池包的性能,长期导致电池包寿命缩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消除上述风险,提供一种电池包加热系统、充电箱、换电站及储能站。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电池包加热系统,用于对换电站或储能站内充电过程中的电池包加热,所述电池包加热系统包括:
流体循环单元,所述流体循环单元与所述电池包相对应设置,用于与所述电池包进行热交换;
流体供应单元,所述流体供应单元与所述流体循环单元相连通,用于为所述流体循环单元提供流体;以及
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设于所述流体循环单元和所述流体供应单元之间,用于加热流经所述加热单元的流体。
优选地,所述换电站或所述储能站具有对所述电池包充电的多个充电仓,所述流体循环单元设于所述充电仓内的电池包的对应位置。
优选地,所述流体循环单元设于所述充电仓内的电池包的上表面或下表面。
优选地,所述流体循环单元包含与所述电池包大小匹配的循环管路。
优选地,所述充电仓具有承载所述电池包的支架,所述循环管路设于所述支架上,以使所述电池包被置于所述支架上时,所述循环管路接触所述电池包下表面。
优选地,所述流体循环单元设于所述充电仓内的电池包的上方,
所述充电仓还设有移动单元,所述移动单元用于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所述流体循环单元以使得所述流体循环单元贴靠所述电池包的上表面。
优选地,所述充电仓还设有流体内循环插拔接口,所述流体内循环插拔接口用于与所述电池包液冷接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流体供应单元包含储液装置和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用于将所述储液装置中的流体输送到所述流体循环单元。
优选地,每一所述充电仓内设有一个充电单元,所述充电单元用于为所述电池包提供直流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84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