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反应活性的D2结构六氟丙烯二聚体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61617.5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6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王雄;张则瑜;段仲刚;周强;楼良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巨化汉正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17/281 | 分类号: | C07C17/281;C07C21/18;B01J3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4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应 活性 d2 结构 丙烯 二聚体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精细化工领域,具体关于一种高反应活性的D2结构六氟丙烯二聚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首先在齐聚催化剂和结构异构化助剂的作用下将六氟丙烯制备成D2含量大于70%的六氟丙烯二聚体,然后通过经一部的加热加压反应使用金属氟化物和结构异构化助剂促进D1结构的六氟丙烯二聚体箱D2结构的六氟丙烯二聚体转变,制备成D2结构六氟丙烯二聚体含量大于95%的高反应活性的D2结构六氟丙烯二聚体;本方法简单可行、成本较低非常具备工业化的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精细化工领域,尤其是一种高反应活性的D2结构六氟丙烯二聚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六氟丙稀二聚体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很早就幵始进行研究,早在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有专利报道六氟丙稀二聚体的合成,八十年代就已经始了关于六氟丙稀二聚体及其衍生物合成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
201811459916.8 公开了一种六氟丙烯三聚体制备全氟异丁酰氟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以氧气和六氟丙烯二聚体/六氟丙烯三聚体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制备而成;其中氧气和六氟丙烯二聚体/六氟丙烯三聚体的摩尔比为1:10-10:1;接触反应的时间为0.1s至200s;反应的压力为0-1MPa;反应温度为150-600℃。该发明提供的六氟丙烯三聚体制备全氟异丁酰氟的方法,反应条件温和、产品收率高,无污染,且易于规模化生产。
201811458176.6涉及一种六氟丙烯二聚体的可控聚合方法及装置,由六氟丙烯在负载型离子氟化物催化下经气相反应得到;反应温度为150-220℃;接触时间为0.1-30s;离子氟化物的负载量为10%-20%;载体为活性碳、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或者氧化镁;离子氟化物为AgF、NaF、KF、RFB或者CsF。该发明的新路线,可适用于现有生产氟化产品的企业,实现长期循环使用,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
201811458170.9 涉及一种六氟丙烯二聚体裂解制备全氟戊基醚的方法及全氟戊基醚。制备方法包括1)全氟五碳酮的制备:1.1)六氟丙烯二聚体进入氧化炉与氧气在第一催化剂条件下进行裂解反应;裂解产物分离得到全氟乙酰氟;1.2)以六氟丙烯以及步骤1.1)制备的全氟乙酰氟为原料,在第二催化剂作用下制备全氟五碳酮;2)以步骤1)得到的五碳酮以及烷基化试剂为原料,在碱金属氟化物作用下,选择性的加入叔胺或者相转移催化剂于惰性的偶极非质子有机化合物溶剂中反应制备全氟戊基醚。该发明通过六氟丙烯三聚体为原料,生成全氟五碳酮,之后在与烷基化试剂反应生成全氟戊基醚,转化效率高,条件温和,整个流程操作简单。
六氟丙烯二聚体是六氟两稀通过齐聚反应制得。制得的二聚体有两种不同的异构体,其中D1是顺反异构体,性质稳定且毒性较低,可直接用作溶剂、清洗剂、发泡剂等。D2结构一般不直接使用,但其双键活性较大,能与许多亲核试剂发生亲核成反应,被广泛应用于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制备。目前制备的六氟丙烯二聚体中D1结构的异构体含量在90%以上,使用该种化合物作为反应原料的话极难进行反应。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反应活性的D2结构六氟丙烯二聚体的制备方法。
一种高反应活性的D2结构六氟丙烯二聚体按照以下方法制备:
按照质量份数,将0.01-0.15份的齐聚催化剂、0.01-0.1份的结构异构化助剂和50-70份的有机溶剂加入到反应釜中,搅拌混合均匀后使用氩气鼓泡5-10min,然后抽真空,充氩气循环3次,在真空条件下充入15-28份的六氟丙烯,控温30-45℃,搅拌反应2-8h,完成反应后降温到5-10℃,然后排出残留的六氟丙烯气体,分液得到下层液体加入到高压反应釜中,加入0.02-0.12份的金属氟化物和0.05-0.5份的结构异构化助剂,氮气保护下升温到60-80℃,反应40-60min,完成反应后冷却到室温,分离出催化剂即可得到所述的高反应活性的D2结构六氟丙烯二聚体。
所述的结构异构化助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巨化汉正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巨化汉正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16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加工零件光学检验用辅助定位工装
- 下一篇:一种光伏发电系统用光伏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