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品级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60390.2 | 申请日: | 2019-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4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 发明(设计)人: | 郭雪晴;邢纪普;张奎;李荣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会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K13/06;C08K9/12;C08K3/015;C08K5/13;C08K5/3492;C08K5/526;C08K5/098;C08K5/2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张梦媚 |
| 地址: | 230088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品级 聚丙烯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中公开了一种食品级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由98.6‑99.2份透明聚丙烯树脂、0.4‑0.6份抗菌剂、0.2‑0.4份抗氧剂和0.2‑0.4份润滑剂按照重量份数制备而成,所述抗菌剂为载体为玻璃的银锌复合抗菌剂。本发明中的食品级聚丙烯材料可以改善纯银离子抗菌剂的造成外观劣化(黄变),且本发明中使用的抗菌剂的折光系数与透明PP相当,对透明PP的透明性基本无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改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品级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抗菌剂是指能在一定时间内使一些微生物(细菌、真菌、藻类以及病毒等)的生长繁殖保持在必要水平以下的化学物质,抗菌剂分为有机、无机和天然三种,天然抗菌剂的耐热性比较差且抗菌效率低,很少使用;市面上主要使用的为无机抗菌剂以及有机抗菌剂,有机抗菌剂由于含有氯、溴等元素,对皮肤的刺激性比较大,且耐热性较差(200℃左右),一般不能用于食品接触场合;无机抗菌剂是利用银、铜、锌等金属的抗菌能力,将其固定在沸石、锆酸盐或者玻璃等表面制成抗菌剂(耐热600℃),相对于有机抗菌剂安全性较高,可以用于食品接触的场合。
聚丙烯质轻价廉,在日常用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厨房用具、冰箱制件、食品包装袋等,这些制件一般会作为食品的容器,使用过程中食物的残渣容易作为微生物的能量供给者,容易造成细菌和霉菌的滋生,进而造成食品污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厨房用品以及人体接触的日常用品都提出了增加抗菌功能的要求,这些领域的使用,一般需要制件具有透明性,但是符合食品接触的抗菌剂一般为无机抗菌剂,无机物的加入会破坏聚丙烯的结晶状态,影响光的透过率,造成制件发雾;银离子的活性比较高,在光或者热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变色反应,造成制件不美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有必要提供一种食品级聚丙烯材料,在体系中加入折光系数与透明聚丙烯树脂相当的载体为玻璃的银锌复合抗菌剂,在提高聚丙烯材料透光率的同时,聚丙烯材料的耐光照发黄也得到很大的改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聚丙烯之间发雾,以及光热引起的黄边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食品级聚丙烯材料,其由98.6-99.2份透明聚丙烯树脂、0.4-0.6份抗菌剂、0.2-0.4份抗氧剂和0.2-0.4份润滑剂按照重量份数制备而成,所述抗菌剂为载体为玻璃的银锌复合抗菌剂。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抗氧剂经过特别的优选,由于抗菌剂中的银离子容易与常规抗氧剂中的酚或硫反应生成显色物质,因此,本发明中优选的,所述抗氧剂为包括第一抗氧剂和第二抗氧剂的复合,所述第一抗氧剂为1,3,5-三甲基-2,4,6-(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基)苯或1,3,5-三(4-叔丁基-3-羟基-2,6-二甲基苄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所述第二抗氧剂为双(2,4-二叔丁基苯酚)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的润滑剂可以为常规选择,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钙、乙撑双硬脂酰胺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
优选的,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抗菌剂的粒径为3-7μm,从而可以兼顾抗菌性能以及透明性能。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如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所述的食品级聚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配比首先将聚丙烯和抗氧剂、抗菌剂、润滑剂在高速混合机中充分混合,得到均匀的混合物料;
将所述混合物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经过给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干燥,得到食品级聚丙烯材料。
进一步的,可以理解的是,这里不对混合的时间等参数进行具体的限定,只要能实现混合的目的即可,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采用高速混合机进行混合,所述混合物料的总混合时间为5-1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会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会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03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