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耐药相关基因表达抑制剂及其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58544.4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0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沈建英;黄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45/06 | 分类号: | A61K45/06;A61K31/366;A61K31/357;A61K31/546;A61P3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亿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9 | 代理人: | 陈霁 |
地址: | 1007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耐药 相关 基因 表达 抑制剂 及其 用途 | ||
本申请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耐药相关基因表达抑制剂及其用途。青蒿素类化合物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在制备微生物耐药相关基因表达抑制剂中的用途。本申请的方案通过联合使用青蒿素类化合物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以抑制微生物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以逆转微生物的耐药性,提高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可以应用于微生物感染治疗或预防领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耐药相关基因表达抑制剂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特别是不合理使用,导致细菌产生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的现象日趋严峻,加重了细菌感染的致病率,乃至致死率。
一种解决细菌耐药性的方案为,研究新型抗菌药物,以杀灭对原来的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的菌株。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不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速度远远落后于细菌耐药性的发展速度。在对抗细菌感染的战斗中,几乎快到了无药可用的境地。
一种解决细菌耐药性的方案为,考虑到耐药菌株的产生原因主要是不规范使用或滥用抗生素,在治疗细菌感染时,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以减少耐药菌株的发生。当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只是减少了耐药菌株,并没有消灭掉耐药菌株。当重新使用耐药菌株的相应抗生素时,残余的耐药菌株会迅速反弹。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微生物耐药相关基因表达抑制剂及其用途,可以抑制微生物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青蒿素类化合物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在制备微生物耐药相关基因表达抑制剂中的用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生物耐药相关基因为微生物外排泵相关基因。可选的,该微生物外排泵相关基因为mdtA基因。可选的,该微生物外排泵相关基因为acrB基因。可选的,该微生物外排泵相关基因为mdtC基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生物耐药相关基因为超氧反应蛋白家族中的 soxS基因。
在一些实施例中,青蒿素类化合物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摩尔比为 (20-30):1。可选的,青蒿素类化合物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摩尔比为24: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生物为细菌。进一步的,所述细菌包括大肠杆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青蒿素类化合物为青蒿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青蒿素类化合物为青蒿素衍生物;进一步的,所述青蒿素衍生物为双氢青蒿素。
在一些实施例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头孢呋辛。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青蒿素类化合物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在制备逆转耐药微生物耐药性药物中的用途。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逆转耐药微生物耐药性药物,其有效成分至少包括青蒿素类化合物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了第三方面所述的逆转耐药微生物耐药性药物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用途。
本申请的方案通过联合使用青蒿素类化合物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以抑制微生物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以逆转微生物的耐药性,提高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可以应用于微生物感染治疗或预防领域。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双氢青蒿素与头孢呋辛联用对大肠杆菌耐药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图2示出了DHA与CFX对大肠杆菌总蛋白含量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在具体实施例中,对本说明书提供的方案进行举例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未经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85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管道内壁巡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