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好氧反硝化复合菌剂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1357561.6 申请日: 2019-12-25
公开(公告)号: CN111172061B 公开(公告)日: 2023-05-19
发明(设计)人: 孙巍;夏春雨;韦明肯;宋雅坚;易艳玲;林美琴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C02F3/34;C02F3/02;C12R1/38;C12R1/01;C02F101/38
代理公司: 长沙湘驰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42 代理人: 罗若愚
地址: 525000 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好氧反 硝化 复合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好氧反硝化复合菌剂及其应用,由假单胞菌YG8、假单胞菌LJ9和副球菌LJ2的种子液复配而成,所述假单胞菌YG8、假单胞菌LJ9和副球菌LJ2种子液的体积比为30~35∶30~32∶35~40。C/N在20‑100范围内,该复合菌剂对NOsubgt;3/subgt;supgt;‑/supgt;‑N去除率很高,说明该复合菌剂YJ能耐受较高浓度的有机物。且该复合菌剂可耐受NOsubgt;3/subgt;supgt;‑/supgt;‑N浓度高达2000mg·Lsupgt;‑1/supgt;,且在低于NOsubgt;3/subgt;supgt;‑/supgt;‑N800mg·Lsupgt;‑1/supgt;环境下,对NOsubgt;3/subgt;supgt;‑/supgt;‑N去除率接近100%,显著优于目前报道的好氧反硝化菌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好氧反硝化复合菌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工农业生产过量氮素的排放,导致自然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影响水资源利用和水生态安全。目前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硝酸盐污染已经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据报道,我国很多湖泊遭到严重污染,其中氨氮富营养化问题较突出。富营养化最开始会造成在水中生长的漂浮植物大量繁殖,比如藻类等等,使水中含氧量降低,加快了水质恶化速度,对生活在水体中的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引起一些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的事件,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减少污水中氮排放量,降低水中氮含量是必要的。

传统的生物脱氮技术处理费用贵、效率又低,硝化和反硝化需要在两个不同的反应器进行,硝化反应是在有氧环境下废水中的NH4+-N被自养硝化菌转化为NO2--N或NO3--N,反硝化反应则相反,即在缺氧环境下NO2--N或NO3--N被异养反硝化菌还原为含N2,从废水中排出。近年来,一些新型高效的生物脱氮工艺技术逐步引起关注。与传统脱氮工艺相比,好氧反硝化菌可以进行同步硝化反硝化,能够将污水中的碳和氮同时去除掉,且不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加入额外的碳源和氮源,培养过程中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可以在同一个反应器中同时完成,将NH4+-N直接转化为N2从系统排出,此外,在培养过程中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产生的酸碱可以相互中和,从而可以减少缓冲剂的使用。因此,利用高效好氧反硝化菌对污水进行处理,并通过生产工艺的优化提升好氧反硝化菌对氨氮、硝酸盐氮及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降低在污水处理中的成本,对于城市污水处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微生物的生长受到诸多影响,除培养基成分外,还有接种量、pH值、装液量、转速、C/N等操作条件,因此需要研究人员对微生物生长条件进行优化。响应面法是一种数学统计方法,可以通过多种因子系统中找出最优的条件,较精确地研究各个因子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最优方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目前,响应面法大多数用于解决科学研究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已应用于生化、农业、物理等领域,如陈丽娟等采用响应面法分析法对苯酚降解影响因素进行优化。

复合菌剂大多是由多种菌株组成的,该菌株具备降解目标污染物的能力。菌剂具有极高的降解能力、适应环境因子变化能力、功能性强、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因此常常用来处理水样中的COD、氨氮以及一些其他污染物质等。目前脱氮菌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比如郑巧东等研究的由硝化菌、反硝化菌和亚硝化菌组成的菌剂用于研究模拟污水的脱氮效率,72h总氮去除率达76.7%;杨小龙研究的由具有净化和改善水质功能的菌株C-4和NGG1组成的复合菌剂处理水产养殖污水,72h氨氮去除率达84.4%;周家正研究的由蜡样芽孢杆菌、乳杆菌、水单胞菌等组成的复合菌剂YJ降解城镇生活污水中的COD,培养36hCOD去除率58%至77.3%。但目前脱氮除碳的复合菌剂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降解速率较慢、对高温低温和高NO3--N浓度耐受性低、操作处理难度大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未经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75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