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牡蛎肽在促进海洋希瓦氏菌诱导厚壳贻贝稚贝附着上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54804.0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95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梁箫;常睿珩;彭莉华;杨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54 | 分类号: | A01K61/54;C12N1/20;C12R1/01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周一新 |
地址: | 2013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牡蛎 促进 海洋 希瓦氏菌 诱导 贻贝 稚贝附 着上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牡蛎肽在促进海洋希瓦氏菌诱导厚壳贻贝稚贝附着上的应用,海洋希瓦氏菌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9798,牡蛎肽的浓度为0.01~1mg/mL,且为低聚肽质量百分含量不低于65%和分子量小于1kDa的牡蛎低聚肽,其对海洋希瓦氏菌诱导厚壳贻贝稚贝附着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贻贝的水产养殖和海洋中贻贝种群的稳定,对探索厚壳贻贝稚贝附着机制和厚壳贻贝培育与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牡蛎肽的用途,具体涉及牡蛎肽在促进海洋希瓦氏菌(Shewanellaloihica)诱导厚壳贻贝稚贝附着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双壳纲(Bivalvia),贻贝目(Mytilodia),贻贝科(Mytilidae),分布于黄海、渤海和东海沿岸,是我国重要的海产贝类养殖品种。厚壳贻贝是从受精卵发育到眼点幼虫后,再经过附着变态这一过程,发育成稚贝,并最终发育为成贝。在由稚贝向成贝生长发育过程中,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厚壳贻贝稚贝能够自行切断足丝,开始爬行并重新选择适宜的附着基再次附着,稚贝附着对于贻贝的水产养殖和海洋中贻贝种群的稳定十分重要。牡蛎作为一种会极易相互附着集群的生物,由其制备的牡蛎肽能否同样吸引稚贝的附着,目前在还没有相关现有技术报道。在厚壳贻贝养殖过程中,稚贝附着率低是导致成贝存活率低的重要原因,探索牡蛎肽刺激希瓦氏菌生物被膜诱导厚壳贻贝附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学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牡蛎肽在促进海洋希瓦氏菌诱导厚壳贻贝稚贝附着上的应用,其通过促进海洋希瓦细菌形成生物被膜和释放胞外产物诱导厚壳贻贝稚贝的附着。
进一步,所述牡蛎肽的浓度为0.01~1mg/mL,优选0.3mg/mL。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牡蛎肽为牡蛎低聚肽,且低聚肽在总肽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不低于65%,分子量小于1kDa,能溶于水且易被吸收。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牡蛎低聚肽中,所述低聚肽在总肽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不低于9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发现加入一定浓度的牡蛎肽培养海洋希瓦氏菌形成生物被膜和释放胞外产物对诱导厚壳贻贝稚贝附着具有促进作用,相较于没有加入牡蛎肽时,其稚贝附着率约可提高35.72%,为贻贝的培育养殖提供理论基础,对探索厚壳贻贝稚贝附着机制和厚壳贻贝培育与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不同浓度的牡蛎肽培养海洋希瓦氏菌诱导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附着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不限于此。
以下实施例中使用的海洋希瓦氏菌(Shewanella loihica)与中国专利ZL201410741373.4保藏的海洋希瓦氏细菌(Shewanella sp.ECSMB56)相同,来来自于浙江省嵊泗县枸杞岛(122°46′E 30°43′N)的自然生物被膜表面,在NCBI上的序列号为KM369861,其保藏信息为:该细菌菌株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日期为2014年10月20日,保藏号为CGMCC No:9798,保藏单位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以下实施例中使用的牡蛎肽是来自大连深蓝肽科技研发有限公司的牡蛎低聚肽粉,低聚肽在总肽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不低于98%,分子量小于1kD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48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