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质树脂胶再生板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53097.3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53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陈锡建;陈奕州;陶杰;吴军强;赵巧义;张晓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佰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7N3/02 | 分类号: | B27N3/02;B27N3/10;B27N3/18;B27N3/20;B27N1/02;B27L11/02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李秋红 |
地址: | 45005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树脂 再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树脂胶再生板及其制备方法。该生物质树脂胶再生板主要由竹木人造板砂光粉再制刨花、农作物秸秆刨花和生物质树脂胶组成。按照原料配比配制各种原料,将竹木材料砂光粉再制刨花和农作物秸秆刨花混合均匀作为芯层刨花,均匀施加A型生物质树脂胶;表层刨花采用竹木材料砂光粉再制刨花筛下物,均匀施加A型生物质树脂胶;施胶后的物料分别进行烘干;向烘干后的刨花均匀施加B型生物质树脂胶;在连续式铺装机内将表层、芯层刨花均匀铺于传送带上;在多层热压机内进行热压,热压后的板坯经过降温养生、冷却后,砂光锯边后得到成品。利用本发明制备生物质树脂胶再生板,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刨花板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人造板加工中产生的固体废料砂光粉、农作物秸秆以及生物树脂胶作为粘合剂制备的再生刨花板,即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树脂胶再生板及其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人造板生产和消费大国。据统计,2017年我国人造板产量达到 2.95亿立方米,人造板需求量达到2.91亿立方米。中国人造板产品产量占全球人造板总产量的50~60%。随着人造板行业规模的扩大,由此带来的对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成为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制约性因素。尽管中国人造板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已淘汰落后产能4000多万立方米,但是人造板的生产工艺决定了人造板生产易产生粉尘、可挥发性有机物等多种环境污染物。有效防控和利用人造板生产过程中的“三废”污染物,是保证人造板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砂光粉是纤维板、刨花板和胶合板生产中均产生的固体废料,也是生产过程中粉尘污染的重要来源。以我国年产人造板3亿立方米计,每年产生砂光粉至少在一千万立方米以上。目前,采用的处理砂光粉办法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将砂光粉作为生物质燃料供锅炉使用,二是把砂光粉作为填料用于纤维板或刨花板生产。然而这样做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随着国家对空气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集中供汽正逐步取代传统的燃煤锅炉,同时由于砂光粉密度小、易燃易爆、含胶量较大,也影响锅炉的安全和经济运行。其次,传统的刨花板和纤维板生产多采用脲醛树脂,砂光粉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相应增大了施胶量,造成板材的甲醛释放量超标;且掺入砂光粉可能导致纤维板产品含砂量较大,影响产品内胶合强度。
总之,目前采用的砂光粉处理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弊端。所以,研发一种经济环保的砂光粉处理方法,对人造板工业的提质升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发明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物质树脂胶再生板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技术方案以竹木材料砂光粉再制刨花、农作物秸秆刨花和生物质树脂胶为原料生产一种新型再生板。所制备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GB/T 4897《刨花板》要求。本发明技术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了粉尘和甲醛等有机挥发物对环境的污染,为砂光粉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质树脂胶再生板,以重量份表示,所述生物质树脂胶再生板的主要原料组成为:竹木人造板砂光粉再制刨花40~60份、农作物秸秆刨花20~30份和生物质树脂胶20~50份。
根据上述的生物质树脂胶再生板,所述竹木人造板砂光粉再制刨花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a、所采用的砂光粉为使用杨木、桉木、松木、杂木和竹子中的至少一种制备人造板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砂光粉;
b、将步骤a所述的砂光粉置于滚筒式拌胶机中进行均匀加水调质,使砂光粉含水率达到10~15%;
c、将步骤b所得砂光粉输送至储粉仓中进行水分平衡,平衡时间为2~4h;
d、步骤c平衡后的砂光粉通过立式环模木屑颗粒机进行造粒,造粒后的物料经双鼓轮刨片机进行刨片;然后通过振动筛进行筛分,长度<3mm的碎料作为制备再生板表层原料使用,长度≥3mm的大片刨片作为制备再生板芯层原料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佰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佰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30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能源并网模块化接入装置
- 下一篇:并联式插电混合动力垃圾车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