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并列型自卷曲弹性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51604.X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12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范红卫;王丽丽;汤方明;康爱旗;王山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8/14 | 分类号: | D01F8/14;D01F8/12;D01F8/16;D01D5/32;D01D5/22 |
代理公司: | 上海统摄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3 | 代理人: | 杜亚 |
地址: | 215226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并列 卷曲 弹性 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并列型自卷曲弹性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将相容或部分相容的第一和第二成纤聚合物(P1和P2)熔体分配后,从同一喷丝板上的喷丝孔m与n挤出制得,其中P1和P2熔体经分配孔A、B流至喷丝孔m中,经分配孔C、D流至喷丝孔n中,A、B或C、D为等高圆柱孔,A与B的直径之比为1.10~1.20:1,C与D的直径之比为1:1.10~1.20,在A~D的入口处,P1和P2熔体的表观粘度相差不超过5%;制得的纤维由P1与P2的质量比为3:2~2:1的P2/P1并列复合单丝以及P1与P2的质量比为2:3~1:2的P2/P1并列复合单丝组成。本发明解决了并列复合纤维在针织物中的“条阴状不匀”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酯纤维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并列型自卷曲弹性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卷曲是纤维的一项重要指标,影响纺织加工过程和最终成品特征与应用性能。
在双组份复合纤维这一大家族中,并列型双组份复合纤维是重要的一员,是利用两组份热收缩性能的差异,使纤维产生偏离纤维轴向的弯曲,呈现出永久性三维螺旋状卷曲,获得如羊毛纤维类似的卷曲。这种纤维的卷曲不需要普通热塑性纤维获得卷曲时进行的变形加工,免去了化学纤维的热损伤,故通常称其为“自卷曲纤维”,也称为三维立体卷曲纤维,这种卷曲具有持久稳定、弹性好等特点,可赋予织物更好的弹性、蓬松性和覆盖性。通过改变组份高聚物特性、横截面形状、组份分布、组份比例、纺丝牵伸及热定型工艺参数可获得不同性能的并列双组份复合纤维,并列双组份复合纤维由于具有性能可设计的优势,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因此受到纤维制造业的青睐与重视。
虽然并列型双组份纤维广泛应用于机织织物,但是在推进纤维更广泛地应用于针织领域时,出现了非常棘手的问题:由于并列型双组份纤维热收缩时形成规整的螺旋卷曲结构,织造的针织物表面会出现随机性的“条阴状不匀”,尤其在平纹针织物上更为明显。这一问题导致并列型双组份纤维无法应用于如仿真丝针织内衣面料等很多种针织产品上,因而,并列型双组份纤维的针织物曾经得到的评价是条干不匀的低档品,严重制约了并列型双组份纤维针织物开发应用。
因此,开发一种避免随机性的“条阴状不匀”出现的并列型双组份纤维的针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并列型自卷曲弹性纤维及其制备方法,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并列型双组份纤维应用于针织物产品时出现随机性的“条阴状不匀”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将X(第一成纤聚合物与第二成纤聚合物的质量比为3:2~2:1的第二成纤聚合物/第一成纤聚合物并列复合单丝)与Y(第一成纤聚合物与第二成纤聚合物的质量比为2:3~1:2的第二成纤聚合物/第一成纤聚合物并列复合单丝)在一束纤维中共存的方式,由于两种第一成纤聚合物与第二成纤聚合物的质量比不同的第二成纤聚合物/第一成纤聚合物并列复合纤维的收缩的方式和形态不同,打破了一束纯X(或Y)纤维形成整齐的左、右螺旋形态,进而解决了由一束纯X(或Y)纤维制得的针织物存在的“条阴状不匀”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方案如下:
一种并列型自卷曲弹性纤维的制备方法,按特定的纺丝工艺,将第一成纤聚合物熔体和第二成纤聚合物熔体分配后,从同一喷丝板上的喷丝孔m与喷丝孔n挤出制得并列型自卷曲弹性纤维;
所述分配是指将第一成纤聚合物熔体经分配孔A,同时将第二成纤聚合物熔体经分配孔B分配至喷丝孔m中,将第一成纤聚合物熔体经分配孔C,同时将第二成纤聚合物熔体经分配孔D分配至喷丝孔n中;
第一成纤聚合物和第二成纤聚合物具有相容性或部分相容性(通过将第一成纤聚合物和第二成纤聚合物混合后,根据二者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变化来判断两种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16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
- 下一篇:一种半自动压力罐开装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