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人机动平台在多域地形环境下的全局路径规划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49543.3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62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梁华为;蒋春茂;丁祎;李志远;王智灵;陶翔;张辉;孙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娄岳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 机动 平台 地形 环境 全局 路径 规划 方法 | ||
1.一种无人机动平台在多域地形环境下的全局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设计无人机动平台通过各种地形的代价Ji,其中地形包括铺装路面、松软路面、涉水路面、坡道、壕沟和断崖,设计代价Ji包括:铺装路面行驶的代价J1、松软路面行驶的代价J2、涉水路面行驶的代价J3、上坡行驶的代价J4、下坡行驶的代价J5、跨越壕沟的代价J6、上断崖的代价J7、下断崖的代价J8;
2)计算无人机动平台通过各个地形所需的代价Ji,公式如下:
式中,为无人机动平台通过对应地形的耗时代价,为无人机动平台通过对应地形的耗能代价,αt为耗时权重,αe为耗能权重;
3)根据任务需求对耗时权重和耗能权重进行调整,当要求无人机动平台能更快的从起始点运动到目标点,则增大耗时权重αt;当要求无人机动平台从起始点运动到目标点耗能更少,则增大耗能权重αe;
4)计算各个地形下的耗时代价和耗能代价;
5)判断无人机动平台的不可通行区域,将不符合的位置全部设置为不可通行区域;
6)在已知全局环境的情况下,根据全局地形的大小建立全局的栅格图,将不可通行区域边缘部分根据无人机动平台的半径进行膨胀,然后投影到该栅格图,利用该栅格图进行全局规划;
7)基于地形通行所需的代价信息,设置启发式的搜索方式;
8)当搜索到目标点时,从目标点开始依次寻找其父节点,得到由各个栅格节点组成的全局栅格序列,选取全局栅格序列中每一个栅格中心点的位置作为全局路径轨迹点,然后将全局路径轨迹点进行Bezier曲线平滑拟合,得到无人机动平台在多域地形环境下的全局路径;
所述步骤4)中,各个地形下的耗时代价和耗能代价的计算规则如下:
铺装路面、松软路面和涉水路面的耗时代价和耗能代价均取值为定值;
上坡的时间代价和能量代价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θ1为上坡的坡度,为上坡的时间代价函数,为上坡的能量代价函数;
下坡的时间代价和能量代价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θ2为下坡的坡度,表示下坡的时间代价函数;表示下坡的能量代价函数;
跨越壕沟的时间代价和能量代价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w为壕沟的宽度,为跨越壕沟的时间代价函数,为跨越壕沟的能量代价函数;
上断崖的时间代价和能量代价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h为断崖的高度,为上断崖的时间代价函数,为上断崖的能量代价函数;
下断崖的时间代价和能量代价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h为断崖的高度;f8t为下断崖的时间代价函数;f8e为下断崖的能量代价函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局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无人机动平台的可通行区域的规则如下:
涉水路面:ddmax;
其中,d为涉水路面的水深,dmax为无人机动平台所能通过的最大水深;
坡道:θθmax;
其中,θ为坡道的坡度,θmax为无人机动平台所能爬上坡道的最大坡度;
壕沟:wwmax;
其中,w为壕沟的宽度,wmax为无人机动平台所能跨越壕沟的最大宽度;
断崖:hhmax;
其中,h为断崖的高度,hmax为无人机动平台所能爬上断崖的最大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局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启发式的搜索方式具体包括:
计算三个指标:起点运动到当前位置的移动耗费G(i)、当前位置到目标点的启发函数H(i)和当前位置的总代价F(i);
其中,G(i)的计算规则采用起点到当前位置点的代价之和,公式如下:
G(i)=J1+J2+…+Ji
H(i)的计算规则采用简单的曼哈顿方法,计算从当前位置到目标点之间水平和垂直的栅格的数量总和,忽略对角线方向,公式如下:
H(i)=mLi
式中,m为放大系数,Li为该位置至目标点的距离;
当前位置点总代价F(i)=G(i)+H(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954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抽象语法树的代码静态检测方法
- 下一篇:电液比例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