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水链霉菌狭霉素亚种及其在防治植物卵菌和真菌病害、促进植物生长中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1349109.5 申请日: 2019-12-24
公开(公告)号: CN110951645B 公开(公告)日: 2021-03-30
发明(设计)人: 罗秀媚;田婷婷;任茂智;李正国;王中康;黄晓清;谭雪;董攀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A01N63/28;A01P1/00;A01P3/00;A01P21/00;C12R1/55
代理公司: 重庆双马智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1 代理人: 顾晓玲
地址: 400044 *** 国省代码: 重庆;50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吸水 霉菌 霉素 及其 防治 植物 真菌 病害 促进 生长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水链霉菌狭霉素亚种菌株CQUSa03,保藏号为:CGMCC No.18715。还公开了一种以菌株CQUSa03为活性成分的生物菌剂。还公开了菌株CQUSa03在防治植物卵菌和植物真菌病害中的应用、在促进植物生长中的应用。还公开了一种含有菌株CQUSa03的液体菌剂的制备方法:(1)菌种活化;(2)种子培养;(3)液体发酵:将种子培养基添加到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得到液体菌剂,发酵培养基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4%、黄豆饼粉1%、氨基酸粉0.2%、K2HPO40.5%、KH2PO40.5%、NaCl 0.5%、硫酸亚铁0.15%、消泡剂0.2%,pH 7.2‑7.4。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及其应用,具体涉及一种吸水链霉菌狭霉素亚种及其在防治植物卵菌和真菌病害、促进植物生长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马铃薯是隶属于茄科茄属的双子叶植物,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全球第四大主粮化作物。然而,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马铃薯遭受了30多种病虫害威胁,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枯萎病及其干腐病。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卵菌病害,是马铃薯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在低温度高湿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张,可在较短时间内致使田间大面积发病,造成绝产。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综合评估,马铃薯晚疫病是世界上危害最大、范围最广、防控最难的流行性植物病害,每年造成约200亿的经济损失。该种病害是马铃薯生产的主要杀手,因此被命名为马铃薯癌症。马铃薯早疫病主要是由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引起的发生在叶片和块茎上的第二大马铃薯病害,造成叶片枯死、块茎褐变。该病害在我国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甘肃和山东等省份发生与危害日益上升,减产量高达30%。马铃薯枯萎病是马铃薯上的一种土传性真菌病害,分布广泛,全国各种植区普遍发生,其病原菌主要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除马铃薯枯萎病外,尖孢镰刀菌还可引起瓜类、茄科、香蕉、棉、豆科及花卉等100多种植物枯萎病的发生。大丽轮枝菌的寄主范围也极其广泛,可危害38科660种植物,其中农作物184种,杂草153种。马铃薯干腐病是马铃薯的采后病害,病原菌侵染块茎而致整个块茎僵缩或干腐,不堪食用。该病害有9种病原菌,其中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是优势种群且致病力强。

目前,化学防治是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手段,其成本低见效快,但对环境危害大,易导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及变异成新的生理小种,并增加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严重破坏了土壤和农业生态环境,阻碍了“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战略”的实施。如何控制马铃薯病害,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一直是全球面临的挑战。生物防治可以显著克服化学防治的缺点。但是,生物防治作为新兴的科学,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与化学杀菌剂比较,稳定性较低,见效慢。目前市场上生物防治药物或措施尚未广泛推广开来。因此,寻找或发现一种理想的生物防治药物或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水链霉菌狭霉素亚种及其在防治植物卵菌和真菌病害、促进植物生长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吸水链霉菌狭霉素亚种菌株CQUSa03,保藏号为:CGMCC No.18715。

一种以菌株CQUSa03为活性成分的生物菌剂。

菌株CQUSa03在防治植物卵菌和植物真菌病害中的应用。

所述植物卵菌病害是指由致病疫霉引起的植物病害,植物真菌病害是指由茄链格孢或尖孢镰刀菌或大丽轮枝菌或茄病镰刀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未经重庆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91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