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笔写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43218.6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5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崔婷婷;席克瑞;秦锋;孔祥建;刘保玲;刘金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晟睿智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03 | 代理人: | 于淼 |
地址: | 20120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笔写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显示区包括开口区和非开口区;笔写显示面板包括:第一衬底;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排布的栅极线和多条沿第一方向排布并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数据线,栅极线和数据线均位于非开口区,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遮光层,位于非显示区和非开口区;光电识别单元,位于第一衬底朝向笔写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一侧,光电识别单元位于非开口区,光电识别单元包括光感单元;与光感单元对应的透光单元,透光单元位于遮光层且位于非开口区;各透光单元向第一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光感单元向第一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如此实现了笔写写入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笔写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从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时代到液晶时代,再到现在到来的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时代,显示行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变得日新月异。显示产业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传统的手机、平板、电视和PC,再到现在的智能穿戴设备和VR等等都离不开显示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产业也慢慢拓展到类似于电子黑板的笔写显示领域。但是现有技术中类似于电子黑板的笔写显示技术并不成熟,很难实现真正意义的笔迹写入,因此导致笔写显示装置的推广受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笔写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引入了与笔写显示面板中的感光单元对应的透光单元,光线可以通过透光单元射向感光单元,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笔迹写入,有利于笔写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大范围推广及应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笔写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开口区和非开口区;所述笔写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衬底;
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排布的栅极线和多条沿第一方向排布并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数据线,所述栅极线和所述数据线均位于所述非开口区,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遮光层,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和所述非开口区;
光电识别单元,位于所述第一衬底朝向所述笔写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一侧,所述光电识别单元位于所述非开口区,所述光电识别单元包括光感单元;
与所述光感单元对应的透光单元,所述透光单元位于所述遮光层且位于所述非开口区;各所述透光单元向所述第一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光感单元向所述第一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所体用的笔写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笔写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笔写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在第一衬底的朝向笔写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一侧设置有光电识别单元,该光电识别单元在接收到光信号时,能够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笔写显示装置能够根据该电信号确认在哪些位置进行笔写显示,进而进行相应的笔写显示。特别是,本申请在笔写显示面板上引入了与光电识别单元中的光感单元对应的透光单元,透光单元向第一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光感单元向第一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如此,当有发光部件的光线照射至笔写显示面板上时,光线将通过对应位置的透光单元传递至与该透光单元对应的感光单元上,感光单元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而在接收到光信号的感光单元对应的显示区形成笔迹,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笔迹写入,而且笔迹写入的位置更加精准,因而有利于实现笔写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大范围推广及应用。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32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