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ED远程辅助急救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42938.0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0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帅;施滔 | 申请(专利权)人: | 久心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1/39 | 分类号: | A61N1/39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吴海燕 |
地址: | 215125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ed 远程 辅助 急救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ED远程辅助急救装置及方法,包括AED数据采集装置、远程服务器和数据终端;AED数据采集装置将采集的实时音频信息、实时视频信息、定位信息和AED数据上传到远程服务器,远程服务器接收AED数据采集装置上传的信息,存储并转发到数据终端;数据终端实时显示AED数据采集装置发送的音频信息、视频信息、定位信息和AED数据;并通过远程服务器向AED数据采集装置发送对讲语音。本发明实现远程急救中心的医护人员与施救现场人员的通信,提高救助质量和效率;同时使得急救车上医护人员在达到抢救现场前已准确获知患者生命体征数据,从而提前做好急救准备,为到达现场后开展急救活动赢得宝贵的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动体外除颤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AED远程辅助急救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心脏骤停病人早期85%~90%是室颤,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及早使用AED(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除颤。室颤发生后,最有效的是在3-5分钟内除颤,除颤每推迟1分钟,存活率降低7%~10%。我国每年约54万人死于心脏骤停,在公共场合放置AED急救设备是降低心脏骤停猝死的重要方法。
但目前国内民众缺乏AED使用以及急救培训,患者倒地后不能够及时判断、并及时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而120也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取患者生命体征数据,并指导现场人员施救,等120到达现场后临时判断再施救,此时患者很大可能已错过最佳抢救时间。通知120并获取患者生命体征并将信息同步到120急救中心,一方面,使得现场救助人员获取专业指导,另一方面,120救护人员在救援路途中便可获取患者信息和现场抢救情况,便于做出充分准备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AED远程辅助急救装置及方法,实现AED使用现场与远程急救中心的患者信息同步,提高现场施救效率。
技术方案: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AED远程辅助急救装置,包括AED数据采集装置、远程服务器和数据终端;所述AED数据采集装置将采集的实时音频信息、实时视频信息、定位信息和AED数据上传到远程服务器,所述远程服务器接收AED数据采集装置上传的信息,存储并转发到数据终端;所述数据终端实时显示AED数据采集装置发送的音频信息、视频信息、定位信息和AED数据;并通过远程服务器向AED数据采集装置发送对讲语音。
进一步地,所述AED数据采集装置包括主控模块,主动模块连接有唤醒检测模块、第一存储模块、录音模块、语音播报模块、视频采集模块、第一通信接口、第二通信接口和电源模块,均由电源模块供电;所述唤醒检测模块在AED使用时自动唤醒AED数据采集装置,所述第一通信接口与AED进行数据通信,由主控模块控制获取AED数据并发送到第二通信接口;所述录音模块采集现场实时音频语音,由主控模块控制采集并发送到第二通信接口;所述视频模块采集现场实时视频语音,由主控模块控制采集并发送到第二通信接口;所述第二通信接口与远程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同时从第二通信接口获取数据终端发送的对讲语音数据,通过所述语音播报模块播报对讲语音;所述第一存储模块存储音频信息、视频信息、定位信息和AED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终端包括第三通信接口、第一显示模块、语音通信模块、第二存储模块;所述第三通信接口与远程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所述第一显示模块显示AED数据采集装置发送的音频信息、视频信息、定位信息和AED数据;所述第二语言通信模块发送对讲语音;所述第二存储模块存储音频信息、视频信息、定位信息和AED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AED数据包括患者生命体征数据、AED运行日志、CPR反馈。
进一步地,所述唤醒检测模块包括按键、行程开关、光敏传感器、干簧管。
进一步地,所述视频模块接收数据终端的控制指令,对AED数据采集装置的摄像头进行调焦设置。
一种AED远程辅助急救方法,包括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久心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久心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29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