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涵道可变座舱尾座式垂直起降载人固定翼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42634.4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66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谷承露;许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神舟飞行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11/46 | 分类号: | B64C11/46;B64C29/00;B64C5/00;B64D11/06;B64D17/80 |
代理公司: | 广州速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84 | 代理人: | 高早红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涵道 可变 座舱 尾座式 垂直 起降 载人 固定 飞行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涵道可变座舱尾座式垂直起降载人固定翼飞行器,包括机身,机身包括安装有可旋转座椅的座舱及位于座舱下方的动力舱,座舱的后方设置有一对鸭翼,座舱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涵道装置,涵道装置由动力舱内的动力系统提供动力,动力舱的外壁设置有主机翼及垂尾,主机翼位于动力舱的左右两侧,垂尾位于动力舱的前后两侧。该双涵道可变座舱尾座式垂直起降载人固定翼飞行器,既能垂直起降又能以固定翼方式巡航,且整体效率和安全性大大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载人飞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涵道可变座舱尾座式垂直起降载人固定翼飞行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民用载人通航领域,从大型民用客机到中小型民用客机,已经发展相当完善,成为人们日常重要的出行手段。近年来,小型化飞机日益兴起,有小型载人固定翼飞机,也有处于研制阶段的多旋翼载人飞行器和多旋翼与固定翼结合的复合型飞行器。
但是上述三种飞行器都有各自的缺点。小型载人固定翼飞机虽然发展比较完善,但缺点是需要飞机跑道进行起飞降落,必须要建设机场才能保证正常的使用,对使用环境要求较高。多旋翼载人飞行器虽然解决了起飞降落问题,但缺点是航程较短,实用性不高,且大多螺旋桨外露,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多旋翼与固定翼结合的复合型飞行器,虽然兼具固定翼飞机与多旋翼飞机的优点,但目前的设计方案都是垂直起降动力与巡航阶段动力分离,且垂起动力系统外露,造成飞行器整体效率与安全性降低。
因此,提供一款既能垂直起降,又能像固定翼飞机一样巡航且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安全性的载人飞行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涵道可变座舱尾座式垂直起降载人固定翼飞行器,其既能垂直起降又能以固定翼方式巡航,且整体效率和安全性大大提高。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涵道可变座舱尾座式垂直起降载人固定翼飞行器,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包括安装有可旋转座椅的座舱及位于所述座舱下方的动力舱,所述座舱的后方设置有一对鸭翼,所述座舱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涵道装置,所述涵道装置由所述动力舱内的动力系统提供动力,所述动力舱的外壁设置有主机翼及垂尾,所述主机翼位于所述动力舱的左右两侧,所述垂尾位于所述动力舱的前后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座舱设置有前舱门,所述前舱门为玻璃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可旋转座椅的旋转轴与所述座舱的水平中轴线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机身还包括位于所述座舱后方的伞舱,所述伞舱用于容纳降落伞,所述鸭翼安装在所述伞舱的左右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舱的外壁还设置有起落架,所述起落架位于所述垂尾与所述主机翼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涵道装置位于所述机身的上侧以使所述涵道装置的位置高于所述机身的重心。
进一步地,所述涵道装置内安装有可变矩螺旋桨。
进一步地,所述座舱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倾转机构,所述涵道装置安装在所述倾转机构的外端。
进一步地,所述涵道装置能够通过所述倾转机构实现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两个自由度的倾转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舱内的动力系统为油动动力系统,其包括内燃机、变速箱、油箱、飞行控制系统和电器系统,所述油动动力系统采用轴传动形式输出动力;或者,所述动力舱内的动力系统为电动动力系统,其包括动力电池、飞行控制系统和电器系统,所述电动动力系统通过线缆输出电能。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神舟飞行器有限公司,未经航天神舟飞行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26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