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340553.0 | 申请日: | 2019-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36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 发明(设计)人: | 程四兴;张香玉;张意如;熊亮;顾志鹏;刘仁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东阳光诊断产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董李欣 |
| 地址: | 523871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流控 芯片 检测 装置 以及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涉及微流控技术领域,包括:芯片底板,芯片底板上开设有检测流道和加样槽;检测流道内具有加样区、反应区和检测区,反应区位于加样区和检测区之间,加样槽与检测区连通。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检测样本与稀释液可以分别在测试的不同阶段加入到检测通道中,而不是如现有技术中那样全部一起加入到检测流道中。因此,检测样本不需要跟随稀释液等沿着检测流道流动,不需要在流动过程中溶解多种试剂后再流经检测区进行反应。所以,该检测过程只需要取1~5μl左右的检测样本即可完成样本的检测,而不需要30~300μl以上的检测样本,大大降低了检测样本的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流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微流控芯片在医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临床诊断,特别是在即时检测(point ofcare testing,POCT)领域有着显著的影响作用。即时检测,是指在采样现场立刻进行分析,省去了样本在实验室检验室的复杂处理过程,快速得到检验结果的一类新方法。
目前,采用微流控芯片进行即时检测时,需要检测样本的用量大概在30~300μl的范围内。虽然样本用量较低,但还是无法实现微量样本(例如1~5μl样本量)的定量检测,尤其是无法使用指尖血检测,故而难以应用于家用市场,制约了微流控芯片在医学应用上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微量样本检测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微流控芯片,包括:
芯片底板,所述芯片底板上开设有检测流道和加样槽;所述检测流道内具有加样区、反应区和检测区,所述反应区位于所述加样区和所述检测区之间,所述加样槽与所述检测区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微流控芯片还包括:
芯片盖板,所述芯片盖板与所述芯片底板相对盖合;
所述芯片盖板上开设有第一加样孔和第二加样孔,所述第一加样孔与所述加样区对应,所述第二加样孔与所述加样槽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流道中位于所述反应区和所述检测区之间的流道段内设置有混合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区和/或所述检测区内设置有若干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区的流入位置和/或流出位置设置有限流板,所述限流板与所述检测流道构成与所述检测区连通的曲折流道。
进一步的,所述芯片底板上还开设有废液流道,所述废液流道与所述检测区的流出位置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废液流道包括两条,两条所述废液流道沿着所述检测流道的流出方向延伸后分别在所述检测流道的两侧折返。
进一步的,所述芯片底板上还开设有连接流道,所述加样槽通过所述连接流道与所述检测区连通,所述连接流道的流道宽度小于所述加样槽的槽宽。
进一步的,所述加样槽至所述检测区的流动距离小于所述反应区至所述检测区的流动距离。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包括所述微流控芯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检测方法,基于所述微流控芯片,或者基于所述检测装置,步骤如下:
将包被抗体包被在所述检测区内,将标记抗体固定在所述反应区内;
在所述加样槽内加入检测样本,使该检测样本进入所述检测区与所述包被抗体反应生成包被抗体-待测抗原复合物;
在所述加样区加入稀释液,使该稀释液流经所述反应区溶解所述标记抗体后流入所述检测区内与所述包被抗体-待测抗原复合物结合生成包被抗体-待测抗原-标记抗体复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东阳光诊断产品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东阳光诊断产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05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