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模糊BP神经网络的废水高级氧化处理智能加药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37830.2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810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万金泉;叶刚;张锦涛;马邕文;王艳;闫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7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盛洪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模糊 bp 神经网络 废水 高级 氧化 处理 智能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糊BP神经网络的废水高级氧化处理智能加药系统及方法,包括PS高级氧化处理系统、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模糊控制器,PS高级氧化处理系统以进水流量、进水COD和加药量作为输入向量,以实际出水COD作为输出向量,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进水流量、进水COD、实际出水COD、加药量作为输入向量,以出水COD预测值为输出向量,模糊控制器以出水COD设定值与出水COD预测值之间的偏差e和偏差变化率ec作为输入变量,以加药修正量作为输出变量,通过修正后的加药量作为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下一循环的输入向量,并根据其他加药量与该加药量之间的关系完成对各加药量的控制,实现加药量的智能调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高级氧化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模糊BP神经网络的废水高级氧化处理智能加药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工业废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大,且工业废水成分复杂,环境毒害性较大。目前废水处理的常规方法是一级(物化)处理、二级(生化)处理,但常规处理方法难以处理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同时随着工业废水排放标准的提高,该传统方法已经无法确保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而对工业废水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可将水中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彻底氧化分解,进一步降低出水COD,提高出水水质。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高级氧化法由于药剂成本低,处理周期短,适用范围广,降解效率高且稳定等特点,在受到广泛重视与研究的同时,已实现部分工业化应用。但控制复杂,人工操作误差大等。
在将计算机与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的过程控制中,传统控制方法受制于废水处理过程所存在的非线性、不确定性、时滞性、变量多等问题与特点,难以实现对其高效稳定的控制。而基于神经网络与模糊控制,专家控制的智能控制方法可针对废水处理过程各参数的时变性,准确控制该过程各项工艺参数,达到最好的处理效果,同时实现节约资源,降低处理成本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智能加药,节省药剂浪费,加药量控制稳定,水质处理效果极佳和稳定的基于模糊BP神经网络的废水高级氧化处理智能加药系统及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模糊BP神经网络的废水高级氧化处理智能加药系统,包括PS高级氧化处理系统,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模糊控制器,PS高级氧化处理系统以进水流量(m3/h)、进水COD (mg/l)和加药量(L/h)作为输入向量,以实际出水COD(mg/l)作为输出向量,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进水流量(m3/h)、进水COD(mg/l)、实际出水COD(mg/l)、加药量(L/h)作为输入向量,以出水COD预测值 (mg/l)作为输出向量,模糊控制器以出水COD设定值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中的出水COD预测值(mg/l)之间的偏差e,以及它们间的偏差变化率ec作为输入变量,以加药修正量△u(t)作为输出变量,通过修正后的加药量(L/h)作为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下一循环的输入向量之一。
优选的,所述加药量(L/h)为过硫酸盐加药量(L/h)。
优选的,所述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结构共有4层,分别为输入层,两个隐藏层以及输出层,结构为3-8-5-1,输入层节点数为3,输入向量为X=[X1,X2,X3],分别代表进水流量、进水COD以及加药量,第一隐含层神经元节点数为8个,第二隐含层神经元个数为5个,输出层节点数为1 个,输出向量为Y,代表出水COD预测值(mg/l)。
优选的,所述模糊控制器模型采用结构为2-14-49-49-1,第一层节点数为2,代表偏差e和偏差变化率ec;第二层为14个节点,代表14个隶属度函数,完成隶属度函数值的求取;第三层为49个节点,代表49条模糊规则,完成模糊规则的前件计算;第四层为49个节点,代表49个隶属度的适用度;第五层为1个节点,代表t时刻加药量的修正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未经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78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