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33685.0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49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兴宇;王海军;梁晓;刘沐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个体化细胞治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深圳)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G06Q10/0639 |
代理公司: | 广东良马律师事务所 44395 | 代理人: | 廖军才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件 开发 项目 质量 评估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其中该质量评估方法包括:在待评估的目标软件开发项目进入测试状态后,先后获取所述目标软件开发项目出现的全部目标bug;对每个所述目标bug进行目标绩效分数计算,得到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目标绩效分数值;将全部的所述目标bug对应的所述目标绩效分数值进行求和计算,得到所述目标软件开发项目的目标绩效总分值;将所述目标绩效总分值和预设绩效标准分进行比较,得出所述目标软件开发项目对应的评估结果。本发明能从客观及定量的角度,对软件开发项目内部质量绩效水平做出真实和准确的评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项目质量评估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软件行业的开发类项目的内部质量绩效均需要对其进行评估,以判断软件开发的实际效果。在现有技术中,对软件行业的大多数开发类项目的内部质量绩效的评估,目前主要是依靠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及系统测试等各类测试来进行,另外还依靠内部审计等工作来进行主观分析和评判。目前软件企业针对开发类项目内部质量绩效的评估普遍采用的方法包括:测试、内部审计、专家判断和QA反馈等,但这些评估绝大多数是依靠人们的主观意识进行的,无法从客观及定量的角度对项目内部质量绩效水平做出真实和准确的评估。同时,针对软件开发类项目内部质量绩效的评估,行业内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或规范可以遵循或参考。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以下问题:现有技术对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绝大多数是依靠人们的主观意识进行的,无法从客观及定量的角度对软件开发项目内部质量绩效水平做出真实和准确的评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第一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软件开发项目的质量评估方法,其包括:在待评估的目标软件开发项目进入测试状态后,先后获取所述目标软件开发项目出现的全部目标bug;对每个所述目标bug进行目标绩效分数计算,得到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目标绩效分数值;将全部的所述目标bug对应的所述目标绩效分数值进行求和计算,得到所述目标软件开发项目的目标绩效总分值;将所述目标绩效总分值和预设绩效标准分进行比较,得出所述目标软件开发项目对应的评估结果。
可选地,所述在待评估的目标软件开发项目进入测试状态后,先后获取所述目标软件开发项目出现的全部目标bug,包括:对测试过程中先后产生的全部bug进行预处理,并剔除无效或错误的bug;将剩余的符合预设要求的bug进行整理并形成列表清单,得到全部的所述目标bug。
可选地,所述对每个所述目标bug进行目标绩效分数计算,得到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目标绩效分数值,包括:获取每个所述目标bug所对应的严重性等级、复测次数及修复时长3个参数;根据所述严重性等级、所述复测次数及所述修复时长3个参数,计算出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目标绩效分数值。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严重性等级、所述复测次数及所述修复时长3个参数,计算出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目标绩效分数值,包括:分别获取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所述严重性等级、所述复测次数及所述修复时长3个参数对应的3个基础权重分值;分别获取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所述严重性等级、所述复测次数及所述修复时长3个参数对应的3个乘法系数;将每个所述所述目标bug对应的3个基础权重分值和3个乘法系数作相乘计算,得出每个所述目标bug对应的所述目标绩效分数值。
可选地,若一个所述目标bug的所述复测次数超过预设次数后,仍然没有被修复,则将所述预设次数作为该所述目标bug的所述复测次数。
可选地,若一个所述目标bug的所述修复时长超过预设修复时长后,仍然没有被修复,则将所述预设修复时长作为该所述目标bug的所述修复时长。
可选地,所述严重性等级与其对应的所述乘法系数成正比关系,所述复测次数对应的所述乘法系数为其本身,所述修复时长对应的所述乘法系数为其本身数值的百分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个体化细胞治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深圳),未经个体化细胞治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深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36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