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热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33380.X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89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鸿;张立申;孙鹏;荀志国;李仲博;汉京晓;陈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18 | 分类号: | F24D3/18;F24D3/10;F24D19/10;F24F5/00;F24F11/8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黄雪 |
地址: | 10002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系统 控制 方法 | ||
1.一种用于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用冷高峰季节,按照步骤a1至步骤a3控制所述热泵系统:
步骤a1,开启第一水泵(1)将高温供水母管中的高温介质输入至第一热泵机组(2)和第二热泵机组(3)的高温介质输入端,所述第一热泵机组(2)和第二热泵机组(3)吸收高温介质中的热量并将所述热量传递至工况调节管路中;
步骤a2,调节所述工况调节管路中的各个阀门,控制地埋管(10)的输出端将地埋管(10)内所存储的高温介质输送至第二热泵机组(3)的高温介质输出端,所述高温介质提高工况调节管路中介质的温度,高工况调节管路中介质由第一热泵机组(2)和/或第二热泵机组(3)进一步加热后由分水器分流提供至各用户;
步骤a3,调节所述工况调节管路中的各个阀门,控制各用户供热后的回水由集水器汇集,汇集后的回水输入至第一热泵机组(2)的低温介质输入端,由所述第一热泵机组(2)获取高温供水母管中介质的热量加热用户供热后的回水,所述第一热泵机组(2)的高温介质输出端输送重新加热后的回水至所述地埋管(10)的输入端;
在用热高峰季节,按照步骤b1至步骤b2控制所述热泵系统:
步骤b1,开启第一水泵(1)将高温供水母管中的高温介质输入至第一热泵机组(2)和第二热泵机组(3)的高温介质输入端,所述第一热泵机组(2)和第二热泵机组(3)吸收高温介质中的热量并将所述热量传递至工况调节管路中;
步骤b2,调节所述工况调节管路中的各个阀门,控制各用户供热后的回水由集水器汇集,汇集后的回水输入至第一热泵机组(2)和第二热泵机组(3)的低温介质输入端,由所述第一热泵机组(2)和第二热泵机组(3)获取高温供水母管中介质的热量加热用户供热后的回水,所述第一热泵机组(2)和第二热泵机组(3)的高温介质输出端输送重新加热后的回水至所述地埋管(10)的输入端;
步骤b3,控制地埋管(10)的输出端将地埋管(10)内所存储的高温介质输送至分水器,由分水器分流高温介质提供至各用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定时获取地埋管(10)的输入端温度和输出端温度,在地埋管(10)的输入端温度和输出端温度低于设定范围时,控制所述第一水泵(1)进一步开启,提高第一热泵机组(2)和/或第二热泵机组(3)输出介质的温度;在地埋管(10)的输入端温度和输出端温度超出设定范围时,减小所述第一水泵(1)的开启度,降低第一热泵机组(2)和/或第二热泵机组(3)输出介质的温度。
3.一种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水泵(1),其输入端连接至高温供水母管;
第一热泵机组(2),其高温介质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水泵(1)的输出端,其低温介质输出端连接至低温回水母管;
第二热泵机组(3),其高温介质输入端连接至高温供水母管,其低温介质输出端连接至低温回水母管;
地埋管(10),其输入、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热泵机组(2)和/或第二热泵机组(3)的低温介质输入端和高温介质输出端之间,所述地埋管(10)埋设在土壤中,设置在接近用户的位置;
工况调节管路,其连接在所述第一热泵机组(2)的高温介质输出端、所述第一热泵机组(2)的低温介质输入端、所述第二热泵机组(3)的高温介质输出端、所述第二热泵机组(3)的低温介质输入端以及地埋管(10)的输入、输出端之间,所述工况调节管路中设置有多个阀门,各阀门切换通断状态调节高温介质和低温介质的流向;
分水器,其输入端连接至所述工况调节管路,获取所述工况调节管路中的高温介质,输送高温介质提供给用户;
集水器,其输入端连接各用户,接收用户回水输入至所述工况调节管路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338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