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水修复循环井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31303.0 | 申请日: | 2019-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99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刘福东;徐忠立;程松涛;杨超;陈穆贤;宋倩;张朝辉;董加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福东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3000 河北省衡***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水 修复 循环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水修复循环井及其使用方法,属于环保领域,一种地下水修复循环井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井室,井室中插设有抽气管,它可以实现地下水的快速修复,除了将曝气、气提、吹脱集成于一体,以在循环井内形成地下水的三维循环流场外,还增设往复运动的托板来向上提升水,加快水循环流动的速度,利用上升时水的阻力打开托板,利用下降时水的阻力关闭托板,这样能让托板把水提升起来,而且又能顺利的下降,达到了辅助水循环流动的目的,此外每个托板与滑柱都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方便维护更换,通过转杆带动斜齿轮之间的啮合,并对螺母进行限制,从而让螺母能带动卡块与卡槽卡接或分离,便于快速拆卸、安装,操作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地下水修复循环井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水是人类宝贵的淡水资源,但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废水排放、工业废渣、农业灌溉、填埋场泄漏、石化原料的运输管线和储罐的破损等都有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使原本紧张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严重,而且给人居健康、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区域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甚至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与挑战,地下水修复已成为当前备受公众和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地下水修复是指采用抽提、气提、生物修复、渗透反应墙等技术使受污染的地下水恢复到原有水质。
地下水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地下水污染时有发生。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工作的开展对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地下水修复循环井将曝气、气提、吹脱集成于一体,在循环井内形成地下水的三维循环流场,以实现地下水的修复,但是这种让水循环流动的方式速度太慢,修复的时间长,而现有的修复井又没有增设额外的装置来提高水循环流动的速度。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水修复循环井及其使用方法,它可以实现地下水的快速修复,除了将曝气、气提、吹脱集成于一体,以在循环井内形成地下水的三维循环流场外,还增设往复运动的托板来向上提升水,加快水循环流动的速度,利用上升时水的阻力打开托板,利用下降时水的阻力关闭托板,这样能让托板把水提升起来,而且又能顺利的下降,达到了辅助水循环流动的目的,此外每个托板与滑柱都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方便维护更换,通过转杆带动斜齿轮之间的啮合,并对螺母进行限制,从而让螺母能带动卡块与卡槽卡接或分离,便于快速拆卸、安装,操作方便、快捷。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水修复循环井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井室,所述井室中插设有抽气管,所述井室的底部安装有曝气管,所述井室中插设有通气管,且通气管的下端与曝气管连接,所述井室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座,且固定座上安装有水管,所述水管的上端连接有喷头,且水管的下端连接有抽水泵,所述井室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固定板,且固定板上滑动连接有滑柱,所述滑柱的两侧侧壁均连接有多个安装块,所述安装块远离滑柱的侧壁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侧壁转动连接有托板,所述井室的上端内壁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凸轮,所述凸轮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且第一连杆远离凸轮的一端与滑柱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井室的下端安装有第一漏筛段,且井室的上端安装有第二漏筛段。
进一步的,所述滑柱的两侧侧壁均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块插设于安装槽中设置,所述安装块为中空结构,所述安装块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转杆,且转杆贯穿空腔的内壁并延伸至安装块外部设置,所述空腔的两侧内壁均转动连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斜齿轮啮合的第二斜齿轮,两个所述螺纹杆的侧壁均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的第二连杆,且第二连杆远离螺母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安装槽的侧壁开设有与卡块卡接的卡槽,利用凸轮的特性带动滑柱上下往复滑动,利用水的阻力使托板下降时关闭、上升时打开,从而将下层的水提升上来,以加快水循环流动的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福东,未经刘福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13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