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渔丝仿电绣纬编鞋面材料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28047.X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51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黄进伟;郭友炉;谢元义;余陈;李富贵;林振霞;赖宗建;刘志怀;卓丽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10 | 分类号: | D04B1/10;D04B1/12;D04B1/2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林祥翔;郭鹏飞 |
地址: | 3511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渔丝仿电绣纬编 鞋面 材料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纬编鞋面面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渔丝仿电绣纬编鞋面材料及其生产方法。在鞋面材料的生产工艺上,采用半透明、透气的特殊材料渔丝作为鞋面材料正面层的原料纱线,以纬编双面提花工艺编织出仿电绣的鞋面材料,在视觉效果上,通过透明的渔丝看见底色的提花,同时边缘加上仿电绣纹路的点缀,充满了丰富的层次感,增强了鞋面材料的科技感和时尚感;在物性上,本技术方案提供的仿电绣鞋面材料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鞋面的抗变形性。本发明提供的鞋面材料实现了:总体鞋面是渔丝的情况下,底面还可以做双色提花,实现了纬编鞋面材料的技术突破,丰富了鞋面材料的形态和外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纬编鞋面面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渔丝仿电绣纬编鞋面材料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针织鞋面材料因具有低碳环保、轻便柔软、透气性好和造型优美等优点,深受消费者喜爱,日渐得到广泛的应用。针织织物中的经编间隔织物是应用最早的鞋面材料,由于经编的编织特性,可以快速高效地织出透气舒适的鞋面材料,但因梳栉排列原因难以实现鞋面材料的提花效果,使其鞋面材料花样造型较为单一。纬编工艺可以实现各种颜色和结构提花的鞋面材料,还可以利用收放针和局部编织,实现鞋面材料的一体成型,完全不需要裁剪。
电绣是指电脑设计的程序通过电绣机来完成,分实心绣、空心绣、包补强绣、走单线、双色绣和绳绣等。电绣类似于人工绣、十字绣,但由于其通过机械来完成,因此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电绣应用于鞋面材料可增强鞋面材料的立体视觉效果,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在鞋面上呈现各种别出心裁的设计,为鞋面材料增添独特的气息和外观的观赏性。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822017658.X公开了一种发光鞋面制品及其应用,该专利技术将透明长丝缠绕式的导光纱线电绣于鞋面表面,发光效果更强,耐折性能更强,同时提升了鞋面的立体感。
但随着人们对鞋材选材用料、舒适度和极富个性外观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升,普通的电绣工艺无法生产出透明或半透明、层次分明、色彩丰富视觉效果的透气鞋面材料,成为电绣工艺在鞋面材料制备方面的瓶颈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需要提供一种渔丝仿电绣纬编鞋面材料及其生产方法,所述生产方法采用渔丝作为原料纱线之一,以常见的提花机型经过特定的编织工艺得到渔丝仿电绣效果的鞋面材料。所述渔丝仿电绣纬编鞋面材料能够呈现出提花效果、色彩丰富、立体透视、一体成型和透气性强的科技感和时尚感。
为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发明人提供了一种渔丝仿电绣纬编鞋面材料的生产方法,采用20寸14G双面提花双移圈提花机,包括以下步骤:
原料准备:白有光涤纶渔丝、段染纱、色纱、普通纱以及白半光低弹丝 DTY;
织造:在所述20寸14G双面提花双移圈提花机上,按8路排针,在电脑软件中输入预设的编织工艺,按电脑版图形及配色将原料相应地接入进纱路数,以转速16-20r/min进行织造;和
染整定型。
以特定预设编织工艺将白有光涤纶渔丝编织在鞋面材料的正面层,增强鞋面材料的透视效果和立体多层次的视觉感,段染纱、色纱或普通纱作为鞋面材料的提花区域进行编织,白半光低弹丝DTY作为实现仿电绣效果的侧面区域对鞋面材料侧面的硬度、耐磨性和抗变形性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发明人提供了一种渔丝仿电绣纬编鞋面材料,由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生产方法生产得到。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80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心内科临床功能结合性治疗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机器人靠边运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