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穿墙结构及其穿墙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20694.6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845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徐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九黎思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5/06 | 分类号: | E04G15/06;H02G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36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育***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穿墙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穿墙结构,属于电缆穿墙技术领域,包括电缆,还包括穿设于墙体内的消能管,所述消能管包括外管和穿设于外管内的内管,所述电缆穿设于内管内,所述外管包括侧板;所述侧板设置两块,且位于外管的两端,所述侧板开设有开孔,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通过弹性组件连接。当墙体受到冲击振动时,外管将冲击力通过弹性组件传递给内管,同时起到减振吸能的作用,内管可于外管内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位移,消耗冲击力,减小内管内的电缆受到的冲击,有效地减小电缆损坏,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穿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缆穿墙结构及其穿墙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缆穿越结构外墙时需要设置穿墙孔。在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外墙混凝土浇筑前预先放置PVC管,管的直径根据电缆直径确定,管的长度与墙厚相同。混凝土浇筑后即在外墙上形成了穿墙孔,电缆穿过孔后采用防火堵泥进行封堵。
申请公布号为CN10880859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注浆密封的电缆穿墙套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电缆,电缆设置于套管主体内穿过墙体,套管主体预埋于墙体内,且套管主体的两端分别与墙体的两面齐平,套管主体外设有一圈与轴向垂直的止水环形钢板;墙体内设有注浆管,注浆管与套管主体的连通。施工时,先将套管主体和注浆管固定在电缆对应墙体的相对位置,待完成墙体混凝土浇筑后,再将电缆穿设在套管主体内,完成电缆的安装和固定,最后通过注浆管向套管主体内灌注砂浆。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因套管主体内灌注有砂浆,使得电缆位置被固定紧密。当受到地震或遭到空袭时,墙体将受到冲击而振动,使得电缆管线容易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缆穿墙结构,具有减小电缆受到的冲击,减小损坏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电缆穿墙结构,包括电缆,还包括穿设于墙体内的消能管,所述消能管包括外管和穿设于外管内的内管,所述电缆穿设于内管内,所述外管包括侧板;所述侧板设置两块,且位于外管的两端,所述侧板开设有开孔,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通过弹性组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墙体受到冲击振动时,外管将冲击力通过弹性组件传递给内管,同时起到减振吸能的作用,内管可于外管内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位移,消耗冲击力,减小内管内的电缆受到的冲击,有效地减小电缆损坏,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安装杆、活动杆和弹簧,所述安装杆沿外管的轴向设置于侧板上,所述安装杆沿自身的轴向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活动杆滑动穿设于安装槽内,所述弹簧设置于安装槽内;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安装槽的底壁抵接,另一端与活动杆伸入安装槽内的一端抵接,所述活动杆与内管固定连接,所述内管沿轴向的两端均设置有弹性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消能管受到轴向的冲击力时,内管相对于外管发生轴向位移,内管其中一端的弹簧被压缩,阻碍内管移动,起到吸收分散冲击力的目的,减小内管内的电缆受损,而安装杆和活动杆的设置,起到保护弹簧的目的,延长弹簧使用寿命。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侧板靠近内管的侧壁开设有圆弧形的凹槽,所述安装杆靠近侧板的侧壁嵌设有与凹槽滚动接触的滚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受到径向的冲击力时,滚珠沿凹槽移动,此过程弹簧被压缩,起到吸能的作用,而冲击停止后,在弹簧的作用下,滚珠将向凹槽的最低处运动,实现自动复位。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内管通过弹性绳吊设于外管内,所述弹性绳的一端与外管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内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绳至少设置两根,且沿内管的轴向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九黎思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九黎思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06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